10月山东省食糖进口量价齐跌

02.12.2014  03:21

  据济南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山东省进口食糖103.8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减少30.8%;价值26.3亿元人民币,下降36.6%;进口均价为2534元/吨,下跌8.4%。其中,10月份进口16万吨,减少56.4%;价值3.8亿元,减少61.3%;进口均价2379元/吨,下跌11.1%。

  一、10月份山东省食糖进口的主要特点

  (一)进口量先跌后升,进口均价持续回落。今年前6个月,山东省食糖月度进口量呈持续下跌态势, 6月份降至0.3万吨,为2013年7月以来最低值,随后进口量逐步回升,10月份进口16万吨,同比减少56.4%,环比增加29.3%。同期,山东省食糖月度进口均价整体震荡下行, 6月份达3307元/吨,为2013年7月以来最高值,10月份跌至2379元/吨,同比下跌11.1%,环比下跌5.4%。

  (二)一般贸易占绝对主导地位,进口量大幅减少。10月份,山东省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食糖15.7万吨,减少56.9%,占同期山东省食糖进口总量(下同)的98.1%。同期,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0.3万吨,减少10.6%。

  (三)自巴西进口大幅减少,自东盟进口激增。10月份,山东省自巴西进口食糖10.7万吨,减少70.7%,占66.6%;自东盟进口5.2万吨,增加34.1倍,占32.2%。

  (四)民营企业进口独占鳌头。10月份,山东省民营企业进口食糖15.8万吨,减少56.8%,占98.3%。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口0.3万吨,减少9.1%;国有企业仅有微量进口。

  二、近期山东省食糖进口量价齐跌的主要原因

  (一)国内高库存及消费低迷压制食糖进口。2013/2014年榨季已经结束,国产食糖销售经历了去年春节、今年夏季消费高峰两个消费旺季,但旺季不旺的情况导致该榨季食糖库存高企,截至8月底全国工业库存307.41万吨,同比增加195.15万吨,为近9个榨季最高。此外,继夏季食糖备货旺季结束后,9月、10月及11月国内糖市购销将处于较长时间的低迷期,需求端弱势的基本面进一步压制了食糖进口。库存高企及消费低迷成为制约食糖进口的主要原因。

  (二)国际食糖预期供应充足对糖价支撑不足。因农户增加种植面积,且季雨降雨充足提升单产,仅次于巴西的全球第二大糖生产国印度,预期本年度糖产量攀升至2012年以来最高——2500-2550万吨,而国内需求仅为2470万吨。随着产量连续第五年超出需求,印度需要补贴出口来减少库存,从而加剧全球供应过剩局面。因全球范围内的农户增加种植面积,ICE原糖期货在2011年触及三十年高位后,已经重挫55%。

  三、当前食糖行业值得关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糖价持续下跌,行业亏损严重。近年来,受国内食糖增产、消费下降和国际糖价低迷、进口糖增加的双重挤压,我国食糖市场举步维艰,糖价更是阴跌不止。2012—2013年榨糖季,国内大部分制糖企业食糖销售价格始终在成本线下运行,中国制糖业出现了近十几年不遇的亏损局面,整个榨糖季全国制糖企业亏损31亿元。进入2013—2014年榨糖季以来,食糖价格继续走低。现在国内糖业加工成本最少每吨需要5300元,但国内糖价已经跌至每吨4700元左右,市售价大大低于生产成本,必然造成亏损。农业部最新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9月,311家全国规模以上制糖业企业中,亏损企业209家,亏损面高达67.2%,亏损额达57.2亿元,亏损企业数和亏损额分别同比增长21.5%和58.4%。

  (二)进口糖冲击国内市场,进口许可管理或发挥作用。2011—2012年制糖期以来,国际市场主要产糖国产量明显增长,我国食糖生产也小幅增长,但国内食糖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主要产糖国,国内糖价远高于国际价格,进口食糖与国内食糖差价持续扩大,受进口高利润刺激,食糖进口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2011—2012年榨糖季,我国共进口食糖426万吨,是上个榨糖季的2.1倍,创历史最高记录;2012—2013年榨糖季,我国进口食糖366.13万吨,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国内国际糖价倒挂,低价进口糖大量涌入,对国内市场造成严重冲击,让原本陷入窘境的中国糖业更是“雪上加霜”。针对进口食糖对国内市场的冲击,2014年10月23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将食糖纳入自动进口许可管理货物目录,并将配额外食糖进口纳入自动进口许可管理,自2014年11月1日起执行。该政策或使得食糖进口量大幅下降,预计2014/2015榨季我国食糖进口量将下降到200万吨,相较之前有明显回落。

  (三)收储政策弊端显现,食糖产业市场化不可避免。2011/2012年度我国启动食糖收储政策,年均计划收储300万吨,收储价格远远高于市场价格,更高于市场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国内交储积极,除了国产白糖上交国储,更有沿海地区食糖加工厂从巴西、泰国进口原糖精炼后卖给国储,赚取大量利润。由于国储糖库存急速增长,国储糖胀库时有发生,连续3个年度的收储政策也未令食糖价格止跌。临时收储政策无法发挥“平衡供求、稳定糖价”作用。虽然该政策在一定程度延缓了糖价下行速度,但也拉大了国内外价差,低价进口糖乘机涌入。改革食糖收储政策,推进食糖产业市场化势在必行。

  为此建议:一是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市场食糖的政策、价格变动和供需变化情况,加强监测预警和宏观调度,引导企业合理控制进口规模,稳定国内市场供需平衡;二是加强对食糖产业链的整体规划和扶持力度,支持企业提高加工技术和工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三是建立和完善食糖目标价格管理制度,推进食糖直补政策落实,有效降低环节成本,稳定国内糖价,缓解国内外糖价价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