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云开见月明——陈庆鹏的“水城工匠”养成记
陈庆鹏荣获2016年度聊城市首届“水城工匠”荣誉称号
陈庆鹏接受中国山东网记者专访
2017年2月28日,聊建集团济南分公司总经理陈庆鹏作为2016年度“水城工匠”受到聊城市相关部门的表彰。从菜鸟学生变身为“鲁班奖”工程技术负责人,从传统建筑的“质量把关人”到“山东省装配式施工第一人”,十五年的时间里,陈庆鹏一次又一次突破自己。他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先定一个目标,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克服所有困难去实现这个目标,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守得云开见月明。而这也正是他能够成为“水城工匠”的原因。
近日,中国山东网记者专访了陈庆鹏,揭秘他的“水城工匠”养成记。
陈庆鹏在工地上指挥工人建设施工
华丽转身:从菜鸟学生到“鲁班奖”工程技术负责人
陈庆鹏大学时学的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掌握了针对厂房、住宅、办公楼等建筑的施工管理、技术、结构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但是实战经验非常缺乏。2002年大学毕业后,他去了聊建集团四公司项目部工作,在工地上一待就是8年。刚到工地的他什么都不懂,只能跟着前辈们学习。
“比较幸运的是,我刚到工地上就遇到了一个10万平方米的大工程,那个工程很锻炼人,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我待了两年,就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学生,变成了技术负责人。”那时候的陈庆鹏就像一块干海绵,周围都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流淌,他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去吸收,将自己在学校和工地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工地上的艰苦环境都被他忽略了。
2004年8月,聊建集团承接的聊城市人民医院医疗保健中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陈庆鹏是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施工前,他们就确立了誓夺“鲁班奖”的质量目标,并按照这个目标进行创精品工程策划,制定了98项高于国家标准的项目标准,推广应用了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中的10大项28个子项,以及灌注桩桩头防水和核医学废水、生活污水分流处理及中水利用两项创新技术。
“一个工程要获得‘鲁班奖’需要两个前提,零伤亡事故和不能有质量缺陷。”回忆当时建设这一工程的经历,陈庆鹏一连说了三个“很难”,“为了保证零伤亡率,我们在工人进工地前就对他们进行质量、技术、安全方面的培训,并对每一个工人进行摸底;工人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也会严格管理,加强安全保障措施,保证工人安全;在质量方面更是严格把关,用高于行业的标准来施工建设。”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医疗保健中心工程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成为当时鲁西南唯一一个获得“鲁班奖”的工程,也是聊城市迄今为止唯一一个“鲁班奖”。对于陈庆鹏来说“很难”的这四年,却成就了他的“匠心”——始终坚持科学、优质、诚信的管理方针,贯彻创精品工程战略。
在陈庆鹏负责的工程施工中,他严把质量技术关,积极钻研、推广、应用施工新技术,使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好评率100%。2010年,他成为聊建集团质量安全部的部长,负责整个集团的质量和安全工作。
装配式施工现场,工人在“组装”楼梯。
完美跨越:从传统建筑到装配式建筑
在工业化如此发达的今天,很多东西都可以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建筑主体却依然是纯手工建造的。近几年,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人们对居住环境及绿色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人口红利的消失,使建筑工人严重短缺,用工成本也进一步提高。基于这些原因,建筑工业化的呼声变得越来越高,而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最核心的内容。
陈庆鹏介绍,装配式建筑就是建筑进行工厂化生产,原本应该在工地建造的东西,统一拿到工厂里去批量生产,再运到工地拼装起来,像堆积木一样。装配式建筑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
2014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装配式建筑已经发展了30多年,技术非常成熟,但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却刚刚起步,仅有深圳、沈阳二个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且国家、各省市均未颁发具体的产业化推进措施。在这样的情况下,聊建集团成立了济南分公司并派陈庆鹏担任总经理,从事装配式建筑。陈庆鹏成了山东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带领济南分公司承建了山东省首例装配式工程——西城•济水上苑17#楼。
陈庆鹏告诉记者,由于工程采用预制墙板、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等构件进行装配施工,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加上又是山东省首例装配式工程,无标准、规范可依,施工过程十分艰难。因此,他们提前两个月组建了项目班子进行技能大练兵,广泛收集装配式方面的施工资料,请教全国各地装配式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外省的装配式施工方案、图纸及规范,并多次去往沈阳、深圳装配式施工项目学习。
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施工工人很少,塔吊将构件像堆积木一样,拼在一起。
“那时候,我们每走一步,都要先召集专家学者商量,商量出几个施工方案后,我就带着工人到工地去试验,对比一下哪个方案更好,在工地上一待就是好几天。”陈庆鹏说,传统建筑完成第一层需要5-7天的时间,他们建设西城•济水上苑第一层装配层的时候却用了30多天,日子在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推倒、再试验再推倒中度过,大家的心一会儿绝望,一会儿又充满希望。
最终,陈庆鹏和他的团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出了产业化施工组织设计及吊装、注浆、外挂架施工方案,并邀请省内外装配式方面专家进行评审,各类专项方案的合理、科学性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称赞,为山东省首例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初步的施工依据。
在后期的装配式施工中,陈庆鹏带着团队又先后编制了《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外挂架施工工法》、《装配式预制剪力墙结构吊装施工工法》、《装配式预制剪力墙结构注浆施工工法》,并积极应用《运用QC方法提高预制墙板安装质量》、《 运用QC方法提高外墙剪力墙施工缝施工质量》等科技成果,大大提高了装配式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填补了山东省装配式施工无标准、无依据的空白,为山东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结构设计、装配施工、验收规范的制定提供了强力的支持,为山东省装配式建筑的持续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陈庆鹏用“破釜沉舟”来形容自己要吃掉装配式建筑这只“螃蟹”的决心,他说:“为了装配式建筑,集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其造价还远远不够研究成本;为了装配式建筑,我远离家人来到济南摸索,所以一定要把它做好,做不好就绝对不回去。”这种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把工作做到极致的态度,正是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
西城•济水上苑17#楼的成功,让陈庆鹏和他的团队一炮而红。他们先后又承建了山东省首例住宅产业化群体社区工程港新园公租房项目,山东省当前最高的产业化工程轨交集团新东站片区H1#楼项目,陕西省首例钢结构装配式工程渭南经开区便民服务中心项目,工程装配率均在85%以上,技术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陈庆鹏讲解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
精彩轮回:从理论辅助实践到实践成就理论
从只掌握书本理论知识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再到如今的“水城工匠”,陈庆鹏将理论辅助实践、实践成就理论的轮回演绎得非常精彩。
陈庆鹏说,刚进入工地的时候,一线工人其实并不服他,觉得他是一个只会读书的学生。于是他就跟着工人们学习,跟着他们上手操作,结合自己之前学到的理论知识,总结出一些工程的难点和控制要点在哪里。一段时间过后,他便可以明确地指出工人操作中的缺点以及完工后的问题,工人们也就心服口服了。
从第一天进入工地到现在,陈庆鹏接触最多的就是这些一线的建筑工人,说起这些人,他有点动情。“他们中的很多人从事建筑行业大半辈子了,也许并不懂理论知识,但是实践能力很强。有的一线工人从老一辈儿人手里学来手艺后,便不断研究琢磨,然后在原来工艺的基础上,找出新的工作方法或者技术,这些技术很多都成为了省级工法,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陈庆鹏说,他们的很多创新,比书本上讲的施工工艺和流程更加省时省力、节省费用。
在陈庆鹏看来,很多建筑工人都能够称为“工匠”,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也是中国自古传承至今的“工匠精神”: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善于总结、不断创新,他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2010年,进入集团质量技术部后,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工人工作的实际情况,陈庆鹏先后主持编写了《山东聊建集团有限公司质量手册》、《山东聊建集团有限公司安全手册》、《山东聊建集团有限公司施工现场形象管理标准图集》、《山东聊建集团有限公司施工节点详图》等内部文件。
此外,陈庆鹏在工作中还十分注重对施工工艺(方法)的总结,2010年至今他组织参与编写了省级工法《塔吊基础与筏板基础合二为一》、《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外挂架施工工法》等21项,山东省建筑业技术创新奖《巨型双曲线钢管拱施工技术研究》等14项,并创《 运用QC方法提高外墙剪力墙施工缝施工质量》、《运用QC方法提高预制墙板安装质量》等科技成果5项,编写学术论文7篇。(记者 张敏敏)
作者:张敏敏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