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小月饼的50年之变 月饼折射社会经济变迁

16.09.2016  17:33
今年已经72岁高龄的淄博万家乐食品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张忠勇,从事月饼生产行业超过半世纪,他见证了近50年淄博月饼的生产发展历史。“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一块小小的月饼,既蕴含着中华民族对团圆的寄托,也见证着多年来社会经济的变迁。

  从需要凭票购买的奢侈品,到网络销售的多元化选择

  本报记者 马景阳 刘磊

  本报通讯员 张海涛

  今年已经72岁高龄的淄博万家乐食品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张忠勇,从事月饼生产行业超过半世纪,他见证了近50年淄博月饼的生产发展历史。“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一块小小的月饼,既蕴含着中华民族对团圆的寄托,也见证着多年来社会经济的变迁。

  从稀罕物到日常消费品

  张忠勇回忆,计划经济时代,月饼绝对是稀罕物,只有经济条件或家庭背景稍好的人家凭票购买才有机会“享受”。又干又硬的提浆月饼,口感确实不敢恭维,但对于当时的孩子而言却是一年只得一回的美食。

  上世纪90年代的月饼依然是稀罕食品。虽然工艺在慢慢改进,样式在慢慢变多,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青红丝馅的硬酥皮月饼仍是当时月饼大军的主流。

  万家乐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淄博饭店集团下设的专门加工食品的生产企业,当时张店全区生产月饼的企业仅有两家。“旺季,400多员工轮轴转,忙不过来。当时的工艺全部是手工制作,年生产量在10万斤左右。”限于当时的生产条件,月饼的包装以散装为主,销售模式主要是员工推销和零售。

  1998年后,月饼的生产工艺发生了较大的改进,“广式月饼”开始在北方流行。万家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韩平介绍,厂里也与时俱进对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流水线的生产模式不仅精简了生产人员,而且使产量翻了两翻,年产量达到40万斤。同时,手提袋、铁盒等外包装也开始流行。

  “月饼口味和外包装的蜕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张忠勇说,此时的月饼不再是解馋的“奢侈品”,它已经成为人们可以随时购买的日常消费品。

   “包装和附加产品

  就超过成本一倍”

  “有一段时间,一些月饼渐渐变了味。”张忠勇回忆,社会上开始出现高端月饼,鲍鱼、燕窝馅配以奢华的包装,辅以红酒、手饰,价格也由以前的几十元飙涨到了几千元。

  “大家已经不在乎月饼好吃不好吃,只在乎盒里配的东西是什么。”韩平说,各种各样的人情来往,让月饼的产量达到顶峰。那时万家乐食品厂的月饼产量达到了50万斤以上,其中单位福利采购占到了70%左右,高峰时1000多家单位预约产品。

  “在大环境下,我们也跟过风,生产过上千元的月饼,无非是里面配上了红酒,仅包装和附加产品就超过成本的一倍以上。”张忠勇介绍。

  万家乐“盛世”系列月饼售价最高达436元,其包装及配套商品成本就达200多元,即便如此来工厂预约提货的人仍然挤满了院子。表面上风风火火,背后却问题重重,大量月饼因为吃不了放置一段时间被扔掉,“吃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吃。

   奢靡之风骤减

  选择日渐多元

  2012年底,中央八项规定正式出台,高档月饼瞬间销声匿迹。

  “包装越来越简单大方,月饼越来越回归本真。”淄博市民孙晓霞说。

  奢靡之风骤减,但人们的口味却越来越刁,不再只满足五仁、八珍、莲蓉等传统馅料,越来越多“稀奇古怪”的口味被开发出来。

  “除了老配方上的改进,我们每年都会尝试新的馅料。像红酒、香菇这些过去都不敢想的配料,我们也都有大胆尝试。仅今年就有多达30余种口味上市。”韩平告诉记者,除了馅料不断创新外,月饼的烘焙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蒸制的月饼因低糖少油,越来越被大众认可。

  “现在月饼的销售渠道也在变宽、变广,我们开始通过淘宝、微信等拓宽销售方式。”张忠勇对记者说,人们在节日期间的选择越来越多,不出门就能买到上海、台湾等地的特色月饼,“这虽然严重挤压了本地月饼的生存空间,但对传统月饼发展却是一件好事,有竞争才有发展。用心做好每个饼,才不会失了味道。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