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又有罚 优劣两重天
◆孙俊杰 李燕 戴云龙
山东省2014年第四季度空气质量生态补偿结果近日揭晓,青岛市因治理大气给力,获得山东省政府奖励443万元。据统计,青岛市2014年累计获得奖励775万元。与此对应的是,青岛市2014年环境违法处罚金额比2013年翻了一番 。
环境监测统计结果显示,2014年,青岛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62天,优良率为71.8%,“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居全省前列。PM2.5年均值59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0.6%,超额完成2014年年初向全社会承诺的改善6%的年度目标;二氧化硫年均值37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31.5%,改善幅度创历年最好水平。与2013年相比,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从2013年的23天减少到2014年的9天;重污染峰值(日均值AQI)明显降低,从2013年的308降到2014年的263。
治标更得治本
出台治霾措施,加快产业、能源结构调整
“在污染天数和污染物减少的背后,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体制机制在日趋完善,这种标本兼治的治理方式,既有禁止销售使用劣质燃煤等立竿见影的治标措施,同时也着眼长远,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从根本上进行治理。”青岛市环保局负责人说。
2014年,青岛市政府成立全市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工作指挥部,环保、城管、建委、公安等部门联手办公,制定了年度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措施和实施计划,组织有关单位签订治污“军令状”,形成了全市齐抓共管大气污染防治的良好格局。
青岛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新划定了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找准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破解瓶颈制约,制定实施了“四禁两补”系列治霾政策:全市禁止销售燃用劣质燃煤、禁止新上传统燃煤项目、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域、建成区禁行黄标车;对提前淘汰的国Ⅱ黄标车给予资金补助,实施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制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更加系统扎实、科学有效。
坚持工程治污不放松。2014年,青岛市共计投入12亿元,完成大气污染治理项目362个,总投资和项目数分别是2013年的2.4倍和1.6倍,全市90%以上的燃煤锅炉达到了新的排放标准;在全市范围开展扬尘整治百日行动,加强施工工地监管,关停砂石加工企业157家,一批扬尘污染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深入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治理淘汰黄标车4.2万辆。
在产业结构方面,青岛市强化环评审批,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并积极推进青岛碱业、青岛双桃等一批老企业的搬迁,不仅使工业密集区的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大幅削减,更为老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实现了产业升级与环境改善的双赢。
同时,青岛还主动探索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新路径。加快实施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循环经济试点,探索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推进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
这些举措,使青岛顺利完成了国家、省下达的年度节能目标,预计2014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3.3%,减少排放废水84.6万吨、二氧化硫940吨、氮氧化物300吨、粉尘367吨。
制定严厉处罚措施
查处环境违法行为960起,处罚2127万元
青岛市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截至2014年10月,全市共查处环境违法行为960起,处罚2127万元,是2013年同期的两倍;查实有奖举报258人(次),兑现奖金3.23万元。市区共下达施工扬尘整改单831份,处罚166件;查处渣土运输违规行为1150起,查处露天烧烤1.5万件;处罚环境违法车辆1900余辆。青西新区、李沧、崂山区关停和规范扬尘污染严重的石子厂、洗砂场等157家。
2000多万元的环保罚单中,处罚单次数额最大的是青岛东方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因为其喷漆项目未批先产,喷漆废气污染环境,胶州市环保局对其开出了20万元的罚单。对青岛东泓食品有限公司的罚款金额更是精确到了分。
对于空气质量的改善,市民的感受更为直观。小王是青岛市市南区的一名骑行上班族,每当遇到中、重度污染天气的时候,患有鼻炎、咽炎的他总是会戴上专门从国外购买的价格不菲的防霾口罩。用他的话说,在那样的天气状况下,不戴口罩,呼吸都费劲。而令他欣慰的是,2014年青岛市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经常是华北地区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的时候,青岛依旧是晴空万里。
青岛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青岛市将继续大力推进能源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推进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实施一批燃煤锅炉废气高效治理和有机废气治理项目;强化扬尘污染控制,开展裸露土地绿化;提升机动车污染防治水平,全面销售国Ⅳ柴油,发展新能源汽车;全面落实新《环保法》,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惩处力度;继续实施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范围从市区扩大到各区市,按季度核算生态补偿结果,并向社会通报;深入开展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加大公开曝光力度,鼓励公众参与,强化舆论监督。通过多措并举,持续改善全市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