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朋友圈”花样多!晒扫墓、晒出游、晒美食
清明节3天假期,因为要回乡扫墓,未能和朋友们一起出门远游。宅在家戳手机的时日里,记者发现,即便身体囿于穷巷陋室,感官世界却已经受了朋友圈的轮番洗礼,天空、大海、草地、牛排、披萨、星巴克,嘟嘴、卖萌……当然,还有永远也不会休息的微商,他们都在轮番上演假日的大戏。
朋友圈喊“累” ,过节不忘消费
清明节第一天贾永林在他的微信朋友圈晒出的一句他在加班的消息,随文配有一张他们汽车销售服务4S店的内景照。这样的图文结合,让朋友圈的好友一看便知,这个假期他又在加班,看到这条信息的人,在接下来的聚会、游玩活动中,自然是不会再叫他了。
“清明节三天假期,两天在上坟的路上,一天在回家的路上,比上班还累。 ”熟悉刘文军的朋友都知道每逢节假日都是他最累的时候,既要去榆中的父母家,又要去白银平川的丈母娘家,连清明节这样的节日,也是要到两地去上坟。不过刘文军词条信息的亮点不在文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所有人关注的焦点都在他随文晒出的方向盘上。 “哟!四个圈啊,有钱! ”“换奥迪啦,羡慕。 ”“买了新车就得多跑跑。 ”
朋友圈永远不休息、任何节日都能成功霸屏的人,只有微商和代购。 “婴儿面膜到货啦! ”“这款补水面膜必须单独安利一下! ”“大家的信任就是我们坚持推荐好货的动力! ”“补气血,润肝肺,美容颜,保康建— —阿胶糕” “刚才客户给鲜烤鱼片的评价‘货收到了,很棒,鲜香, Q弹,爽口。 ’ ”做微商,卖的不是产品本身, “是信任” 。 “我卖的产品都是自己先用,我不传销,不骗人。我努力,我坚持,挣的是口碑,赚的每一分钱都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信我,你就来,需要,你就来,信与不信,都在于你,来与不来,我都在这……”当然,这些推介信息都会附上4到9张产品美图,各种进口化妆品、各种款式的衣服、包包、保健品、玩具甚至手机壳,刷满了整整一个屏。有句话说,你永远也不知道你的哪一个好友会在下一个明天变成代购。
此外,还有一种炫富型的个人消费在朋友圈也很盛行。如“今天武汉天气很冷,买件衣服穿” 。随文附上某店铺门头或是手里的名牌手提袋,最重要的是一定不会忘了在这条信息下定位所在地标。节假日期间,朋友圈的各种旅游消费更不必说了, “安徽芜湖, 2016第一站” “去过的地方,看过的美景,总没有这里来得亲切。 ”“心累的时候我还有西藏” ……随文附风景照和自拍照N张,让看的人好像跟他在一块儿玩似的。
放假怎能不聚会,只剩下胡吃海睡
“等等,我先拍照。 ”现实生活中,你总会遇到这样的朋友,聚会的时候先得拍照发朋友圈。 “在母校的花海中徜徉,旧日影像一幕幕地呈现。 ”“一年也就只有几个重大的节日家人才能聚在一起吃饭。 ”“妈妈准备了一桌好菜。 ”……不管什么节日,这类怀旧型的家庭聚会和老友聚会永远是朋友圈的主基调,晒一晒往昔的旧照,晒一晒家里的一桌子美食,成了微信朋友圈永远不会缺少的暖心场景。
当然喽,任何节假日,文艺小清新们都不会忘记来一场“闺蜜趴” 。不管是清明节还是国庆节,好不容易假期有空了,不得装文艺,装小资?看看书,吃个甜点,喝个星巴克什么的,简直是文艺青年的标配。 “愿我们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流年。 ”“你若安好,我不打扰。 ”“既然春天了,那就在一起。 ”与图片一起晒出来的,必须少不了与她文艺气质相配的文字。
朋友圈的“微信运动”功能,在手机不离身的今天,每天所走的步数基本能揭露你一天都干了些啥。20000步以上的,可以推断你这一天大约走了10公里以上的路,如果是节假日的话,你可能是出游了。100步以内的,可以断定你一天没有出过楼门。50步以下的,你可能除了上厕所再没有离开过床了。从这些人间或发出的感慨、影评等状态中,基本可以断定这个人的一天是在睡觉和追剧中度过的。
除了睡觉追剧,节日期间朋友圈永远不缺的就是各种美食照。 “妈妈的手艺” “又学会了一道菜” “这家店的牛排不错” “已经这么胖了,但还是忍不住要来吃甜品。 ”……随时随地发吃的,大概是吃货最常见的状态,更有甚者喜欢在深夜发美食照,看得人口水连连。
勿要长时间沉迷于虚拟空间
微信朋友圈分享着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见闻趣事,用文字记录着各种生活状态和情感表达。一项新浪调查数据显示,人们通过朋友圈分享的主要内容为:心情(19.6%) 、 照片(18.7%)、生活点滴(15.9%)、美食(10.3%)、阅读分享(10.3%) 、 旅行(9.3%) 、 音乐分享(7.5%) 、 视频分享(3.7%) 、其他(4.7%) 。微信中的联系人73.3%是朋友, 20.0%是同学、老师, 6.7%是家人亲戚。微信作为当前国内最成功的即时通讯类App,目前月活跃账户已达到近6亿。据网络数据, 55.2%用户每天要打开微信10次以上。
为什么微信朋友圈中带来的满足感会如白驹过隙般虚假而不可捉摸?别人的感知真的就是你的感知,真的就能变成你的情感经历吗?著名传播学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我们在“自我延伸”的时候也在“自我截除” 。微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改变人们情感交流的方式,然而,人们在享受微信带来的狂欢的时候,人际关系却变得更加贫瘠,长时间沉迷于微信所提供的虚拟空间中,也会成为日本传播学者中野牧所说的“容器人” , 变得更加孤僻、孤独和寂寞。所以,在下一个假日里,不妨放下你手中的“朋友圈” , 去触摸真实的世界吧。文/图兰州晨报 记者谭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