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购物受骗 律师:微信私人间交易不受保护
15.03.2015 14:51
本文来源: 半岛网
凭借 微信朋友圈 中的朋友关系打开市场,微商似乎诞生之初就带了些熟人间的信任,“朋友不会坑朋友吧”,不少消费者怀揣这样的心理投身其中。
但实情如何呢?拿到的商品质量堪忧,但碍于人情面子默默忍下;付款之后无人发货,辗转添加的这位“朋友”最终难觅其人;买到假货向消协投诉,才知个人对个人的私下交易行为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保护……当朋友圈变身商圈,微商之“危”逐渐显露。
想维权,却连人都找不到
泰安的张小姐支付了2050元给朋友圈中的一位“代购”购买一款手表,之后的事情却出乎其所料:长久不见发货,询问“代购”物流单号也无人应答,意识到 受骗 后才发现,对这位辗转添加的微商,除了一个不知真假的姓名外一无所知,想维权都无从着手。
“目前,微信上的店铺,无实名认证,多数无营业执照,付款时买家直接通过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打款,缺乏第三方平台的监管,对消费者而言交易的风险较大,当发现微购的商品有问题时,往往因找不到商家而陷入维权无门的境地。”省消协公职律师唐雪宇说,“而且,如果企业通过微信进行营销,维权可适用消法,但是为数众多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私下交易,无法确认为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行为,不适用消法,消费者无法享受到消法赋予的诸多权利。”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搜集到的微商乱象便可列出一长串:付款之后不发货;将商品描述得天花乱坠,但商品实际质量远非宣传所言;个别商家虚构有奖转发、微信集赞等,骗取用户关注,事后不兑现承诺;“海外代购”商品系国货;所购商品有质量问题时,通过微信资料中填写的联系方式无法联系到人……
微商交易出现纠纷,可当作民事纠纷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消费者将面临层层关卡:要达到立案标准,需从银行获取相应账户之间的转账证明;还要有有效的聊天记录,证明转账行为的存在,是基于自己和卖家之间交易合意,而不是由于赠与或借款等其他原因。“关键是,当微商交易发生纠纷时,责任主体确定较为困难。一旦出现商品质量等纠纷,商家可以使用一键删除或者关闭账号等功能,使维权证据难以提取,维权主体无法确认。”唐雪宇表示。
“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记者采访发现,几乎每个人的微信朋友圈里都有人在卖化妆品。那些品牌名字你可能从未听说过,但每一件都被描述得功效神奇,但实际上,说得天花乱坠的卖家可能连商品实物都没有见过。
记者联系了微信上的一位偶然添加的“朋友”,询问如何成为一个微商?需要多大成本?每天发布各种韩妆信息的她表示,只需要转发图片,有人要购买时将信息告知她,我无需囤货甚至无需经手,由她或她的上家发货即可,轻松赚取差价。
在微信上经营国外手工皂生意的小王向记者坦言,他店里的手工皂均出自国内工厂,制成后贴国外商标。
“我通过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介绍加了一个代购的微信,结果,买来的面膜我觉得不是真品,想退。刚开始店家还理我,后来干脆以忙为由不再回应,因为价格不贵,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在济南工作的小陈表示就当交了学费,但郁闷的是,不同于淘宝等电商平台,微信朋友圈的留言方式下,不互为好友的人之间看不到彼此的评价,所以即便买到假货,也很难告知想要购买的其他潜在消费者。
微商购物需擦亮眼睛
本文来源: 半岛网
15.03.2015 14:51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