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人享受文化建设文化

19.07.2015  23:13

  去博物馆看一场艺术精品展,去图书馆听一堂名人讲座,去剧院看一台精彩大戏,去艺术馆免费学习广场舞、刺绣、核雕……在周末或节假日,越来越多的潍坊市民走进各类公共文化场馆,感受现代生活的绚丽多彩。

  日前,我省2014年度市级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公布,潍坊市群众文化生活情况再得高分。潍坊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迎着“互联网+”的东风,从“人人享受文化”到“人人建设文化”,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风采。

   基础文化设施遍地开花

  去年8月,潍坊市被省文化厅确定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市后,潍坊市文广新局制订了潍坊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和具有本地特色的镇级公共图书馆一体化服务建设标准。一座座公共文化设施拔地而起,昌邑市已按照国家一级馆的标准要求建成图书馆和文化馆,昌乐县和潍城区已按国家二级以上标准进行了图书馆和文化馆建设规划。

  潍坊市借助现代科技,全面构建网络健全、结构合理、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今年潍坊市又新建20个镇公共图书馆,使镇街所有综合文化站均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其中国家二级以上标准达90%以上。全部行政村和新建农村社区均建有综合性文化中心(文化大院),全市所有乡镇、行政村和农村社区均建有乡村文化小广场,城乡“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均等化建设得到质的提升。

   “互联网+文化”创新动作模式

  经过多年努力,潍坊市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城乡各个角落。现在潍坊市80%以上的社区文化中心建有公共电子阅览室,在已建成的镇图书馆中全部实行县域“一卡通”服务,500多个农家书屋陆续进行了数字化升级。

  近日,潍坊市开通了“潍坊公共文化云平台”,整合图书、文博、非遗、文艺等各类文化资源,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数字技术,建设一个全方位覆盖、多终端访问、多通道发布的公共文化云平台,将文化资源打包上“云”,让群众共享知识服务、艺术欣赏、文化传播、虚拟场馆、交流互动等公共文化云应用,市民用网络就能一手掌握周边文化动态。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保护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品牌,潍坊市与网络公司联合建立了“印象商城·潍坊”文化产业电商平台,整合了物流、仓储、资金流和信息流。“互联网+文化”创新动作模式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同时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现代传播能力,促进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

   积极打造文化精品与活动品牌

  要做到“人人享受文化”,光有好的硬件还不够,关键还要有丰富多元、精彩纷呈的文化产品供百姓选择、欣赏。潍坊市坚持突出群众主体地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比赛、展示为载体,让群众从台下走到台上,由观众变成演员。根据群众文化需求和地域文化特色,精心打造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品牌。开展的网络广场舞大赛,有1200支队伍参赛,近5万人参加,首批上传的50支队伍,网络点击量达300万次。

  潍坊市以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力度,在大力加强全市非遗传习所、传习中心、博物馆建设,开展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项目和传承人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实施非遗校园薪传工程,建立非遗进校园和非遗高职教育长效机制。

  目前在潍坊市建立了6个非遗传承教育基地,在40余所中小学开设了传统艺术、传统技艺校本课程,并深入推进非遗高职教育。去年年底,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启动了面向全社会的“九千绣花女”免费培训工程,已培训学员300多名。在今年6月13日的“文化遗产日”期间,潍坊市举办了“指尖上的技艺”首届潍坊刺绣技艺大赛,有40多名优秀学员创作的作品参赛。

  潍坊市自2013年底开展“百千万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养工程”以来,自上而下逐级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大规模公益文化培训,进一步提升全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目前已组织乡镇公共图书馆一体化服务、广场舞等系列培训500多期(场),培训文化骨干1.5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年均举办各类型群众性文化活动6000多场次,组织市县镇村四级文艺展演、汇演1800多场次,开展其他各类文化活动4100多场次,参与群众达400多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