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兵妈妈"朱老大"15年认下2000多个"兵儿子"

21.10.2014  12:22

  朱呈镕慰问鸭绿江畔“好五连”官兵。

  10月16日晚7点半,央视《新闻联播》刚结束,位于临沂的山东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呈镕的手机就响了。来电的是沈阳军区某部战士王江伟,他关切地叮嘱:“妈妈,天冷了,记得穿暖和点啊!”

  王江伟并非朱呈镕的亲生儿子,而是朱呈镕“认”下的2000多个“兵儿子”之一。15年来,朱呈镕把拥军当作“永不退休”的职业,将沂蒙精神和红嫂精神传递到军营,先后走访了147个部队,行程10万公里,送鞋垫3万多双,送水饺460多吨,累计捐款捐物达620余万元,被誉为“新时期的沂蒙红嫂”、“最美兵妈妈”。

   “帮助了别人,成就了自己”

  在临沂,“朱老大”品牌的水饺、糖葫芦可谓家喻户晓,创办人朱呈镕生活中也被称呼为“朱老大”。10月17日,记者走进了朱呈镕“兵”味十足的办公室。

  “我从1999年就开始拥军,2010年我又制定了一个拥军五年规划——走遍中国边陲。”朱呈镕兴致勃勃地说。

  一个女企业家,如此痴迷于拥军的动力是什么?

  “拥军帮助了别人,成就了自己。”朱呈镕说,“我最初创业,就是受到红嫂精神的洗礼。”

  1998年,朱呈镕从临沂市毛毯厂下岗,就在那时候,她在电视上看到了“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的事迹,被她们几十年如一日拥军支前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朱呈镕下定决心要创业。

  1999年,在一次拜访红嫂回来的路上,她买下了一位“老八路”2万多斤山楂。家里人说她穷折腾。经过数百次实验,无核夹心冰糖葫芦终于面世。她取名“朱老大”,“意思就是要当老大,做出个名堂来。”

  当初的一个善念,没想到换来风生水起的生意。后来,朱呈镕频繁走入军营,发现战士们吃饺子并不容易,就办起速冻饺子厂,“朱老大”水饺很快热销山东各地,并先后捐赠到大江南北的数百座军营里。

   “妈妈式”拥军 爱在细微处

  朱呈镕很细心,说话也很温柔,“我拥军是‘妈妈式’的,用心去温暖每一个战士,我有一个梦想,拥军永远不下岗,拥军永远不退休。”

  沈阳军区某部一位名叫张广奇的战士是朱呈镕近年来认下的一名“兵儿子”。10月16日,记者见到了这个20岁的小伙子。

  张广奇的父亲早亡,母亲在他入伍前5天也与世长辞,母亲临终前说,把儿子交给谁她都不放心,只有交给部队才安心,验兵时张广奇年龄小了5个月,就是因为他母亲的一句话,这才破了格。来到部队后,张广奇表现突出,很多人并不知道,他身上还背着10多万元的债。

  朱呈镕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后,立刻赶到大连,毫不犹豫地帮张广奇还上了这笔巨款。已经在部队历练得十分刚强的张广奇哭得像个孩子,喊出一声:“妈妈!我又能喊‘妈妈’了……”

  去年2月,朱呈镕来到地处中朝边境的吉林省军区白山军分区某边防团,这里有一个至今没有通高压电的哨所——维东哨所,只有8个战士。

  听说兵妈妈要来,战士们第一天晚上走了3个小时,到温泉去煮鸡蛋,第二天凌晨4点再从哨所出发拿回鸡蛋。当战士们把热乎乎的鸡蛋递到朱呈镕手中时,她边吃边流泪。有一个年轻的战士说:“本来不想继续在这当兵了,妈妈讲述的红嫂的故事感动了我,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带着丈夫、亲家一起去拥军

  “一般人拥军都是在建军节前后,她拥军没有前方和后方,不分兵种和地域,一年365天,天天都是拥军日,一听到‘拥军’两个字,两眼就放光。”朱呈镕的丈夫赵树明打趣说。

  赵树明是公司的副总,一开始说她“不正干,放着企业不管,整天往外跑”,但是2012年的一趟西藏之行,让赵树明观念发生了转变。在海拔4800多米的某哨所,他看到战士们的脸是黑的,手指甲是平的,嘴唇冻得发紫,朱呈镕作了一场40分钟的报告,目力所及的前排部队官兵都哭了。“触动很大,现在她拥军我都会跟着。”赵树明说。

  “现在不光丈夫跟着我,我亲家也参与进来。”朱呈镕说,她还将家族中的10个孩子送出去当兵,这其中包括她的侄子、外甥,还有她自己的女儿。

  如今,朱呈镕一年约有一半的时间在拥军,每年拿出企业30%的利润用来拥军,军人去“朱老大”饺子村吃饭都能打折,立功的战士还免费。她对待自己却有些“抠门”。一位陪她拥军的女企业家说:“每次拥军她都会带一个行李包,有次我偷偷打开一看,里面只有煎饼和咸菜。”

  为动员社会各方更多的力量加入拥军队伍,2009年11月,朱呈镕筹集资金28万余元,成立山东省第一家拥军优属协会,现在会员已有200多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全社会拥军的氛围就会越来越浓厚!”朱呈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