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村成为影视界新宠“穷命”庄走上“兴隆”路

16.06.2015  03:19

  

从高处俯瞰兴隆庄村

 

兴隆庄村的每间房屋所用的瓦都是当地的石板

   中国山东网6月15日讯 (记者 孙杰)在枣庄,山亭区的“百年古村”兴隆庄家喻户晓。近几年来,兴隆庄古村更是逐渐成为国内影视界的“新宠”,《沂蒙六姐妹》、《南下》等影视剧均把这里作为主要的外景拍摄地。15日,“文化遗产保护齐鲁行”采访团一行来到枣庄兴隆庄村。在这里,记者看到了奇特的鲁南建筑,也看到了曾经的“穷命庄”发生的翻天覆地地变化。

  奇特的鲁南石板屋,惊呆了前来调研的高校教授

  青苔点点的古朴农舍、岁月雕刻的青石瓦砾、古色古香的村庄……当记者第一次踏入这座曾经多次出现在电影镜头之中的百年古村时,就被它的美景深深吸引。

  记者注意到,村子里的建筑、交通以及部分生活用品都采用石料制作。其房屋高度在2~5米之间不等,房间进深在4~5米之间,单间宽约3米左右。房屋的门、窗、一般采用木料,桌、凳、槽、磨、碾等日常生活用品都以石料制作,村间的路段也用石条、石板铺成。加之村落位于翼云山下,村落的建筑形成了以青石为墙体,以叶片岩为瓦的独特形态。”

  据同行的枣庄市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兴隆庄是目前山东境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板房建筑群,整个村子以石块筑墙,以石板覆顶。不过,由于生活不便,村里人基本都搬到了山下生活更方便的新村,只有老人们因为不舍村庄才又回迁回来。

  原汁原味的兴隆庄似乎也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吸引着山外的游人。据媒体报道,在兴隆庄入选全国首批传统村落目录之初,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一位教授曾带着他的学生来这里做田野调查,村庄原始的状态也让这位教授惊叹不已,“尽管对田野调查缺乏足够的经验。不过,就我们的生活经验,这种全部利用石材建构房屋的做法就非常奇特,即使在生产石材的鲁中山区也并不多见。”

  兴隆庄发展为影视外景地,“穷命”庄走向了“兴隆”路

  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大多都能讲出“兴隆”庄的来历,兴隆庄原名“穷命”庄,在山亭一带算是贫困村,后来改名为“兴隆”庄正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期望与憧憬。

  根据史料记载,兴隆庄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一单姓人家和一陈姓人家为躲避战乱携带家眷来此定居,主要以上山打柴、开荒种地为生,并就地取材,以石块、石条砌墙,薄型石板为瓦构建房屋,形成了具有独特乡土风情的石板房古村落。

  作为选入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兴隆庄早已不是往日的“穷命”庄了。枣庄市文物局工作人员表示,入选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之后,当地区政府就开始对兴隆庄村进行规划,并将其开发成旅游景点。目前兴隆庄村全体村民都已经搬迁至附近的新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二层小洋楼。

  兴隆庄村村民路殿贵今年已经65岁,由于难舍故土,本已经搬到山下的老路,在兴隆庄村的景区对外营业后,他和老伴儿又重新搬回了老房子里。搬回来的老路在生活方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不再是靠天吃饭得农民。“我现在在翼云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做做保洁,然后晚上和几个老兄弟一块去村里巡逻一下,每个月能挣两千多块,旱涝保丰收!”路殿贵和老伴儿笑着告诉记者,现在这种生活,在以前自己根本都不敢想。

  和老路一样,由于舍不得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兴隆庄村民田传江也悄悄从新家搬回了老宅。如今田传江还在自家老宅办起了民俗博物馆,专门收藏枣庄当地的农耕用具,独轮车、纺车、铡刀……老田告诉记者,收集这些东西可是着实费了一番功夫。“我自己有的就自己整理出来,自己家没有的我就发动身边朋友和我一块找。”为了能够办好自己的“博物馆”,老田还专门加入了山东省民俗学会,与专家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讨博物馆的未来。(摄影:山东图片库签约摄影师 吴蒙 郑凯 赵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