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众筹开公司 淄博一村自建观光小火车挣钱
26.02.2018 10:34
本文来源: 半岛网
守着好生态,过着穷日子
西石村地处淄川东部山区,是太河镇峨庄国家级古村落森林公园的西大门,距离淄川城区约50多公里,海拔400多米,两年前这里是个村集体零收入的贫困村落。
守着好生态过着穷日子是这些年来里西石村的真实写照。据西石村村书记张学保介绍,年轻人都去了城里打工了,留在村里生活的半数以上是老人,其中一部分因病或伤残丧失劳动能力。三年前,西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占总数的10%,还有10%的村民徘徊在贫困线边缘,是太河镇最落后的村落。全村的人依靠自家的几亩田地过着无人问津,自给自足的生活。
现年55岁的刘佃习在西石村生活了半辈子,由于身体长期患病无法劳作,18年来一家三口的生活靠着老伴给邻里乡亲做短工的收入支撑,精打细算后日子依旧过得十分拮据。以前家里最值钱的就是山上的十几棵山楂树,到了寒露前后打山楂的时节,丰收的时候能有600多斤山楂,有时只能收获400多斤。等青州的商户到这里来收购,每斤两毛钱,算下来才收入一百多元钱。
村民众筹开公司,每人送500干股
2017年5月,村民众筹成立旅游公司,村民免费入股,修建起了4.2公里的观光小火车,这个公司半年获得近50万红利。“我们全家都跟着吃上了旅游饭。”刘佃习说,他在村口摆起了流动摊点,把家里的玉米、小麦、柿子、软枣等农副产品都摆上来,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钱,这是他从未想象过的。
“以前家里穷,一桶花生油能吃三个月,现在富裕了,一年得吃六七桶油。旅游扶贫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变化,就是村民们有了希望,看到了发展的机会”刘佃习说。
搞乡村旅游的想法是西石村村书记张学保的主意:“这里有的是山,别的村依托景区已经做得很成功了,投资好几个亿,如果我们还在去搞山景,那就是复制。特色乡村旅游就是要做别人没有的东西。所以我们就通过村民们的众筹成立公司,发展乡村旅游。”
村里成立了淄博水乡西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全体村民都有股份,对全村1400余人,每人送500干股,并且承诺现金入股的部分,最低保证8%基本利率,有了收入后就按实际的盈利分红。
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西石村共筹的资金480万元。为了把村民们的钱用好,村干部们也费了不少脑筋。“我们的股东当中有三名是年轻时候在新疆修铁路的铁道兵,大家觉得搞观光小火车有门,就决定修一条铁路线,一辆小火车,拉着乡亲们跑上了脱贫致富路。
修铁路跑观光火车,周末收入近十万元
听说村里要自己修铁路,种惯了农作物,世世代代靠天吃饭的村民可不买账了,说什么都不肯跟他这样做。
“听说铁轨的规划和设计都是本村人来做,那万一没修好,我的农地全都破坏了,靠什么生活?”听说小火车开要经过自家开荒的菜地,村民刘金田反对得最强烈。
张学保一家一家地跑,反复做工作,终于说服了村民。最终,从设计到施工,都村民们自己动手完成。把铁路修起来后,公司用余下的钱在铁路沿线建起了漂流、水上乐园、水上驿站这些好玩好看的项目,经过相关部门的验收后,2017年国庆期间节开门迎客了。那个假期里,西石村的日均客流量到4000余人,每天收入达到4万元左右。
而如今周边群众就地创业,逐渐告别了穷困。在荒滩上种菜的刘金田也放下锄头,开起了农家乐。“特别是礼拜六礼拜天,能有五六十桌顾客上门,一天纯收入就得1000多元。”周末时,西石村一天能收入近十万元,
张学保介绍,村里的四家农家乐全年平均收入在20万左右。2017年11月14日水乡西石旅游公司进行了全面分红,共分红利48.5万元。“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项目实现营业收入828961元,利润38.4万元,参与分红股本480万元,全部按照8%的比例分红。其中使用的200万元扶贫资金,带动了太河镇21个村、312户、524人成功脱贫,他们每年可获得14万元的红利。”
“目前来说,山东野外的观光小火车,我们是第一家。旅游为村民们带来了实惠,全体村民参与到旅游行业当中,能干活的干活,不能干的卖点东西,确保2020年脱贫奔康。为什么叫‘奔康号’,目前我们还处于一个贫困阶段,再过个三年五年,再来看一下,绝对不是现在的模样,到那时候我们就叫‘幸福号’。”张学保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马玉姝
[编辑: 张珍珍]
本文来源: 半岛网
26.02.2018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