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非要拉我吃饺子
人物简介:董培杰,1970年5月出生,现任济南旧城开发投资集团主任科员,2012年5月到济阳县回河镇席闫村任“第一书记”。
村庄概况:席闫村位于济阳县中西部,有100户,358人,以种植小麦、冬暖式蔬菜大棚及外出务工为主要生活来源。
先解决百姓吃水用水问题
刚到席闫村,就被村里的美景给吸引住了:遍地的庄稼随风起伏,老百姓戴着草帽在地里劳作,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静静地流过,水草轻轻摇摆,不时有野鸭飞起落下……
为了更好地了解村民需求,我在下村第一天走访时就把手机号留给了大家,告诉大家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没有想到的是,当天晚上我就接了4个电话,反映的问题均是吃水难、浇地难。一位大娘说,现在小麦正是灌浆最需要水的时候,可村南头的引水渠和引水管涵由于年久失修塌掉了,垛市河里的水引不过来,大家伙儿急得要命,能不能想法先浇上水。
接到这些电话,在农村长大的我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这个时候庄稼浇不上水,肯定会影响小麦颗粒的饱满性,造成大减产。我马上和村干部联系,了解到村里水渠和管涵已经年久失修,过去的时候也多次发生坍塌,因为村里没钱,都是村干部自掏腰包进行修缮,后来次数多了,村干部也垫不起了,水渠就成了摆设。
搞清楚情况后,我当即返回单位向集团领导进行了汇报,集团领导专门召开党委会议研究并迅速行动,决定先投资5万元重新修建管涵,清淤加固水渠,及时解决了村里的灌溉问题。
村民吃水是通过村北头的水井提水到压力罐,再经过管线到每户的村民家中的,由于压力罐和电机使用年限过长经常损坏,严重影响了村民生活,为此集团决定再投资1万多元,为村里更换了新的水井压力罐和电机,解决了村民吃水问题。
这几件小事过后,老百姓见面就笑着往家里拉,非要请我吃韭菜饺子,还有的给我打电话表示感谢,我在村里的工作也迅速打开了局面。
要有块为老百姓服务的阵地
在村里工作时间长了,感觉村“两委”没有办公地点对开展各项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制约,开会没有地方,只好到村干部家里;村妇女主任想带群众开展文艺健身活动,也没有场地;孩子们放了暑假,要么下河摸鱼,要么上树掏鸟,连个看书的地方也没有。村干部们虽然也想有个固定的办公场所,但苦于没有经费,一直没有建成。
集团党委在了解详细情况之后,决定为席闫村投资21万多元建一个新的文化大院和健身广场。于是,我白天选场地、量尺寸,晚上回宿舍做设计、做预算。经过2个月的紧张工作,席闫村有史以来第一个文化大院,于2013年7月在老百姓的期盼中正式启用。大院包括村委办公室、学习室、村民活动室等设施,新建1000平方米健身广场,设立了宣传栏,周边种植了树木,为群众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环境。
有了阵地,我又通过集团多次邀请农业专家来村集中授课,到田间地头和大棚里实地传授农业种植技术,同时协调一批书籍充实进农家书屋。就这样,村里的老百姓有了学习技术的教室,孩子们有了读书的场所,妇女们有了健身的广场,村里的氛围也感觉更加清朗起来。
摘掉村集体无收入“帽子”
村里没有钱,就没法帮助困难老人,没法帮助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没法开展各项工作。我刚到村里的时候,村里各项工作基本上陷入停顿之中,因为村干部也要像普通群众一样去种地、挣钱,根本没有场地没有时间为村民服务。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在和镇里村里反复论证之后,我们决定新建高标准蔬菜大棚。
集团党委也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委会议并到村实地调研,决定拿出25万元,于2012年建设两座高标准冬暖大棚,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大棚当年就取得了经济效益,增加集体收入8万元。有了这笔钱,我们年底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评选表彰“好婆婆”、“好儿媳”,也有了底气。
村里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通村里的生产路,为乡亲们致富提速。为了把这条路从纸上落到村里,我前前后后跑测量,请教专家。集团董事长杨庆绪非常重视扶贫工作,组织召开集团董事会专门研究帮扶村的修路工作,决定集团投资86万多元修建村内生产道路。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工作,现在已经开始施工招标,施工完成后,席闫村将拥有一条长2000米、宽4米的新硬化路和一条长2200米、宽3米的砂石路。
最近几天走在村里,总碰到热情的群众问我:“董书记,咱村里啥时候修路?修路的时候算我一个,我们全家都去帮忙!”“快了,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本以为3年挂职时间会长漫长,但没想到转眼就过去了两年多。不管剩下时间多少,只要弯下身子,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做点儿实事儿、办点儿好事儿,时光就没有虚度,生命就是充实的。(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