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的经济样本:400亩农业园1年退大半

09.09.2015  09:01

梨园长满荒草,石岭村村支部书记盖永宝一脸惆怅。 记者张刚 摄

  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专门强调了“南控”问题,提出“当前对南部山区少做或者不做就是最大的贡献”。保护是南控政策的主导思想,保护与发展也是多年来南部山区一直在探讨的话题。然而,与“保护”的日益完善相比,南山的“发展”已显现瓶颈。记者了解到,整个南部山区税收超过5000元的实体项目共158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仅17家,零集体收入的“空壳村”261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3%。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税收贡献低、吸纳劳动力少是南山镇域经济的真实写照。多数企业受土地制约,难以扩大再生产。特别是现有景区多为农业用地,而所需的经营性服务设施,必须按建设用地进行审批,成本过高,各景点无法配备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难以穿线留人。同时,南山农民人均收入与全市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拉大。

  2007年,上任伊始,盖永宝信心满满意气风发,接连几天他都在村里的大山中穿梭:村口山脚下的路要拓宽,盘山路要直达山顶,好一点的地连成片发展现代农业……一个个构想在他脑海里浮现,让石岭村致富是他和全村1800余人共同的梦想,为此,他还投进去了1000多万元。然而,8年过去了,辛苦的付出并未等来憧憬的收获。由于政策、土地等多方面原因,石岭村的现代农业发展走进了“死胡同”。

  【苦苦支撑】

  村集体零收入最大副业是100只羊

  石岭村是西营镇的一个小山村,盖永宝是村支部书记。说起村里的发展,他沉默许久后张口:“多年来村集体一直是零收入,太难了。”

  “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就是打工,能占到90%吧。”盖永宝说,全村1800多人,留在村里的近300人多是老人和孩子,“在家里种地的村民都得60岁往上数了”,而其余的都在外打工,“有些是在远点的地方,一年回来一两趟。大部分都是去市区,早晨去晚上回,拿个碗,一塞塞一面包车。”

  盖永宝介绍,村集体收入一直是零,村里多年来也没有任何工厂企业,最大的副业就是一户村民养的100多只羊,“还有两家养鸡的,两家小卖部,这就是我们村里所有的副业”。

  村集体经济是“空壳”,没有任何收入;村庄是“空壳”,绝大多数村民都外出打工……像石岭村这样的“空壳村”在南部山区并非特例。据了解,整个南部山区零收入的“空壳村”261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3%。

  【一次尝试】

  发“粮本”补粮食换来土地使用权

  为了摆脱“空壳”,8年来盖永宝和村民做了很多尝试。

  2011年,为流转出大宗土地发展现代农业,石岭村甚至重新用起了“粮本”。说起粮本,上了年纪的人一定不陌生,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保证非农业人口的粮食供给而为每个人配给的粮食定额,每户一个粮食和食用油定额本,简称粮本。“发粮本补粮食”,石岭村正是借鉴了这种模式。

  经过调查论证,村里定下了土地流转后每平方米每年一斤麦子、一斤玉米的补助标准。“按这个标准,一亩地667平方米,每年会补助玉米加麦子1300多斤,这个产量村民是种不出来的。”盖永宝说,村民还可以通过粮本折算同等的米、面、油等。就这样,老百姓吃下“定心丸”后,石岭村的小片的土地逐渐流转出来,到2012年已经流转出将近400亩土地。

  利用这些土地,石岭村建起了100亩葡萄园、100亩金银花园、100亩梨园、100亩枣园。最大障碍土地问题得以解决后,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迅速推进,修整土地,育苗栽树……“建成现代化的休闲农业园区,与旅游结合起来,一方面发展观光农业,一方面进行深加工,做点金银花茶、葡萄酒……”盖永宝和村民憧憬着现代农业给这个小山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资金压力】

  流转400亩地建园区已经退了250亩

  葡萄园200多万、梨园100多万、金银花园100多万……加上修路、石柱、护栏等,8年里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这些钱都是盖永宝个人垫付和通过多方渠道筹集的。

  收获却并未像憧憬中的那样如期而至。

  2015年7月7日15点,天气阴沉空气闷热,盖永宝一个人坐在村西南大山沟旁,望向远方,沉默不语。许久,一声叹息。

  盖永宝脚下宽二三十米长千余米的山沟,在土地流转后经过修整,变成了“梯田”,成为石岭村的梨园。从上往下看,梨树都已过人高,可草比树更高,不少梨树掩映在草丛中间,仔细看不少已挂果。“梨园今年退了一半给老百姓了,实在是没钱再往里投了,果树也都送给村民了,在谁的地上就归谁了,老百姓愿意留着就留着,不愿意就铲了。”盖永宝说,因为资金压力,100亩的金银花园、100亩的枣园也于今年先后退掉,“剩下最后100亩葡萄园了,也只是成了单纯的‘果园’”。

  粮本,也在使用4年之后退出了石岭村的历史舞台。

  【规划限制】

  配套设施没地建看着闲地不敢用

  按照最初的设想,石岭村将是一个大的现代化休闲农业园区。玩,可以沿着修好的盘山路乘观光车与秀丽的南山亲密接触;吃,正宗地道的农家饭,原料都是自家地里产的;住,青山碧水间的休闲民居,远离城市的喧嚣;购,无公害农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可供选择……如今,一切设想都将化为泡沫。除了资金压力,土地政策更是让石岭村进退两难。

  “以葡萄园为例,除了采摘外我们还想着造葡萄酒,搞加工就得有厂房,但是我们这里全是基本农田,建设用地极少。”盖永宝说,不用说建厂房、休闲民居,就是建个看管葡萄园的板房也找不到地方。

  在盖永宝看来,严格的土地政策是对的,保护南部山区必须严格,但是现有的土地规划跟当地的实际情况也已脱离,有些地方就是岩石、山沟,什么都没法种,但是在土地规划中属于基本农田。“土地这个红线谁也不敢跨,之前我们想着把这些地方利用起来,按照规划还是没办法。现在这个规划是好多年前的了,得实地调研制定新规划了”。

  西营镇一相关负责人坦言,建设用地的紧缺是目前发展现代农业最大的一道坎。要搞深加工,就要建厂房,最起码地有储藏间、加工间、消毒间等配套设施。这些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土地,但根据目前的土地政策,这些建设用地根本无法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