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要饭村”短短3年变了样

14.10.2014  23:03

日照东港区南湖镇大长汪崖村,村党支部书记丁兆峰(右二蹲者)向客人介绍白皮松种植情况。

 

9月28日,在日照东港区南湖镇大长汪崖村白皮松幼苗繁育示范基地,村党支部书记丁兆峰及村“两委”一班人正在地头商议着对策。原来,他们挂念着村里新启用的自来水井会不会被雨水污染,担心白皮松基地里新育的幼苗能否安全越冬。

“每天都这样,早就习惯了。”面对千头万绪的农村基层工作,“两委”一班人没有一丝怨言。

 

从不指望办成的事办成了

 

大长汪崖村地处335省道以南,南竹路以东,与竹洞天风景区相连,交通便利,距日照市区车程仅10分钟,但村里土地资源稀少,在历史上是个有名的“要饭村”。

2012年初,村里换届选举,面对烂摊子,谁也不愿意“抛头露面”。这时,土生土长的大长汪崖村人,虽已事业有成但始终牵挂着村里的丁兆峰毅然回村参选,以让大伙生活大变样的庄严承诺,打动了全村人,高票当选。

大长汪崖村不大,326户928口人,但却像所有发展受阻的村子一样,村民们心不齐,干起事来为了各自利益相互拆台。

新班子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凝聚人心。当时群众意见最大的,是村前的养猪场。有6户村民在自家场里盖的猪圈里养猪。一到夏天,养猪场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甚至引发了多起邻里纠纷。

“既然影响邻里和谐,影响环境卫生,就得拆!”丁兆峰和“两委”成员形成统一意见后,立马决定去做养猪户的工作,让他们拆除养猪场。

6户人家,20多间房屋,饲养了七八年,没有一分钱的赔偿,说拆就能拆?

可是,再难也得干!丁兆峰从自己家亲戚说起,讲政策,讲环保,讲感情,讲邻里关系,挨家挨户做了20多天的工作后,6个养殖户全部自行拆除了养猪场。

从来不指望能办成的事,竟然办成了!一时间,村民们奔走相告,都觉得新班子能干成事。

随后,村“两委”拓宽了村前道路,种上了银杏树,村庄环境大变样。村里还每周二召开村民小组长会议,讨论解决收集的各类问题。这样一来,村风明显改善:互相拆台的少了,帮衬着干事的多了;满腹牢骚的少了,想办法出点子的多了。

白皮松“真经”念成了

2012年,丁兆峰带领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走出去,学习了40多个农村社区的先进经验,最终立足自身实际,确定了发展特色苗木白皮松产业这条路。

“真经”取来了,如何让大伙都跟着念,并且念出效益?

祖祖辈辈都是种麦子、玉米,白皮松见都没见过,如何种植?卖到哪里?赚钱不赚钱?赔了咋办?

面对大家的质疑,村“两委”一班人决定身先垂范。当年,丁兆峰就和3名村党支部成员,试种白皮松苗木。为了掌握种植技术,丁兆峰只身来到省内东营、陕西绛县等多个培植基地,自费拜师学艺。第二年,他的一亩半地卖了30多万元。

小村子沸腾了。随后,全村有170多户陆续加入到种植行列,丁兆峰和党员示范户手把手地教他们技术。

目前,大长汪崖村已发展苗木200余亩,年繁育白皮松幼苗2000万株,成为江北最大的白皮松幼苗繁育示范基地。

全村近80%的农户陆续从事白皮松种植产业,村里成立了东港区常旺白皮松种植合作社,产品销往临沂等周边市以及河南、内蒙古、新疆等外省区,年可实现产值2500万元。

村民安丰德对记者算了一笔账:户均一亩白皮松,一亩地10万株,每株2元钱,除去3毛钱成本,利润17万元,两年卖一茬,每年净挣七八万元。如果家里男劳力再打点工,户户收入都能过10万元。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路上垃圾靠风刮,路边垃圾靠水冲。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这是以前大长汪崖村的真实写照。

引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后,村“两委”开始着手改善村里的生产生活条件。丁兆峰垫付15万元组织村民硬化村内主要街道800多米,对以前的臭水沟进行改造,变明沟为暗渠,并成立了村级保洁队,每天按时打扫卫生,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接下来,饮水问题、电线线路改造、在村内主干道安装监控……村里没钱,都是村“两委”先垫上。

村里还积极争取各项资金,建起了农家书屋,配备了音响、乐器,又从区里请来舞蹈老师手把手教村民跳舞。

白皮松种植成功后,村民的视野也逐步开阔。依靠便利的交通和靠近竹洞天风景区这一优势资源,村里决定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如今,大长汪崖村已顺利流转出土地30余亩,投资20余万元、拟发展近郊生态观光旅游的毛竹园已开工建设,计划5年内建成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