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驻村第一书记张宸 在逆风中托起全村的“安居梦”
80后驻村第一书记,在逆风中托起全村的“安居梦”
——记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 张宸
本刊记者姜海姣
张宸,男,汉族,1980年4月27日出生于山东省新泰市,籍贯新泰市青云街道办事处,大专学历,硕士学位,2000年3月参加工作,2011年6月17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青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兼新泰市新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新泰市青龙路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新泰市老年公寓理事长、新泰市宸隆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新泰市宸隆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山东泰安宸隆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2015年8月11日被青云街道党工委派驻胡家沟村兼任党支部第一书记;2015年10月26日被青云街道党工委任命为平阳管理区党总支副书记。
2015年8月11日,山东新泰市青云街道办事处胡家沟村村民都记得这个日子,青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宸“临危受命”,来到这个“班子无斗志,干群如散沙,诉求靠上访,村集体没分钱,村民直叹息”的村庄,成为驻村第一书记。
然而,一年后,谁都想不到,在张宸的带领下,乱村变好村,穷村变富村,平房变楼房的转变已从梦想照进现实。而这位不拿一针一线,不带走一草一木,不花集体一分钱,不完成帮扶任务决不撤兵的“四不”书记也成为了村中老百姓心里的一个传奇。
逆风行
在丛生的杂草中安营扎寨
通往胡家沟的那条沟沟壑壑的小路,仿佛是一条时光隧道,让张宸在十几分钟的时间里穿越到几十年前那个贫困的年代。虽然此前已对这个村的贫穷和混乱早有耳闻,但当双脚实实在在地踏在这片土地上时,他还是震惊了——长年的雨水冲刷,在泥土地上划出一道道伤痕,分不出哪里是坡,哪里是路;破破烂烂的房子东一间西一座,在这片“荒山野岭”里格外扎眼,有的墙只剩半边,有个屋顶破了,用泥巴简单一糊,便可以勉强挡风遮雨;老办公室常年失修,透风漏水,周边杂草丛生,大小车辆都望而却步……
“谁能想到城区边上竟有这么穷的村庄呢!”张宸不由得感慨。此时,这位被青云街道党工委派驻到胡家沟村任第一书记的80后青年干部,已经意识到未来的一段日子即将面对的是什么。“2015年8月11日”,他在心里默默记下那些数字,暗暗发誓,一年后,他要让这里天翻地覆。
当时的他还不知道,在一年后,这些数字也会在这个村每个村民的心里扎根、发芽。
第二天,张宸就开始上班了。可是,在哪里办公呢?村党委只有一个常年失修的办公室,四处透风不说,遇到雨天,屋里也会滴滴答答下起小雨。
这样的办公条件,是怎么工作的?一位原村党委的干部看出了张宸的疑问,解释说:“我们以前都不上班的,半个月来不了一次,有时候上面来人开会都找不到人。”的确,胡家沟的村干部上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不像个过的”。
“班子无斗志,干群如散沙,诉求靠上访,村集体没分钱,村民直叹息……”看来,关于胡家沟的那首打油诗所言非虚,村干部派性明显,私心严重,群众威信差;个别村民凌驾于村两委之上,政令不通;村集体账目十几年不核算、不审计、不公开,村民怨声四起,上访严重。这在其它村居,根本无法想象的。
当这些只有在影视剧里才会有的剧情出现在现实生活中时,张宸明白,现实中的困难,远比想象得更加严重。
刚进村的前两个月,张宸就遇到了别有用心的人。他们害怕改变了原有的混乱局面,打破了他们的利益温床,于是处处下黑手,使绊子,阻碍正常工作的开展,想把张宸排挤出去。“有的人四处煽动大家,说市里不从村里选拔干部,偏从外面调,这新来的张书记不光打了村委的脸,还打了全村人的脸。让大家都疏远他、反对他。那个时候我们也不了解情况,就都到处传话,说要联合起来跟张书记作对。”一位村名回忆道。
只是事与愿违,这张宸偏偏有一种知难而进、擅攻堡垒的性格。这些人的举动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他始终坚信有市委市政府和街道党工委做坚强后盾,“我不像有些第一书记那样有临时思想,当过路客,既然领了党工委的重托,就不辱使命,自挑栈桥,开弓没有回头箭,不达目的不罢休。胡家沟村的工作不但要干,还要干好,干不出名堂,我绝不撤兵。”张宸跟自己较上了劲儿。
正风气
换一双布鞋走进百姓心窝
有人打趣地说张宸是个自助风格的书记,上班连一支笔、一张纸都要自带。他向村里老百姓承诺,在任职胡家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期间,坚决履行“四不”原则——“绝不拿胡家沟村一针一线,不带走胡家沟村一草一木,个人绝不花村集体一分钱,不完成帮扶任务决不撤兵”。
张宸多方求援,向滨湖新区指挥部和环保局寻求到混凝土的赞助,硬化了400平方米文化广场和150米村庄内主道路,并统一制作安装了宣传栏。“最起码,让老百姓有个舒服的地方呆,让老人走起路来不会绊倒。”他还整修和搭建了办公室,配备了办公设施,新建了党员活动室,对大门进行了整改,并在院内竖起了旗杆。“老百姓找我们办事、反映问题,得要有个地方坐下说话才行。”
为了吃透村情,摸清民意,便于未来顺利开展工作,张宸尽量地疏导感化村两委成员,想通过他们了解情况,也想让他们通过务实的工作,重新树立威信。
他换上布鞋,带上慰问品,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入户走访慰问,到老干部、老党员和村民代表、老年人家中座谈。不定题目、不设防线、不划底线,让大家把憋在心里十几年的话说出来,把实际困难讲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迅速拉近与村民的心理距离,吃透了村情,托清了底子。
在走访的过程中,张宸惊喜地发现了一些有正义感、想干事的人,在经过组织推荐,并报街道党工委批准后,他把有责任心、有工作经验的同志充实到班子中,同时成立了胡家沟村民主议政监督委员会,辅助和监督村两委工作开展。经过考察和民主推荐,成立了城中村开发改造办公室,组建了治安巡逻队,还重新聘用了两名服务热情周到的电工,以确保村民用电安全。此外,还完善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起村财务办公室。规章制度完善了,两委成员和全体工作人员的思想和精气神都与此前完全不同。“连我的家人都说我和以前判若两人,浑身充满干劲。”村妇女主任殷西坤更喜欢现在这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自己。
眼见着路好走了,领导班子的风气正了,“新来的张书记处处为胡家沟考虑,为村民着想”,这些话很快在村里传开,大家都观望着,这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究竟有多大的力量。
济贫困
走村巷心痛落泪八方求援
对于屋外日新月异的变化,89岁高龄的苏瑞星老人浑然不知。老伴儿去世后,一贫如洗的他早已和世外隔绝。当张宸来到家中时,得知对方竟是书记,他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而眼前的情形却刺痛了张宸的心——破旧的泥坯房几乎已经没有遮挡了,头顶只剩下一根摇摇欲坠的梁,烂旧的被褥几乎已不成型,散发着腐臭的霉味……
回去的路上,那些毛坯烂瓦、家徒四壁的景象始终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回到办公室,张宸立刻召开村两委会,决定对村里的贫困老人进行帮扶,并自掏腰包为苏瑞兴新盖了一处老年房。如今苏瑞兴已搬入新房居住。
胡家沟村因长期混乱,没有一家单位和个人愿意与村里人打交道,多年被边缘化,老百姓不但对村里失去信心,对上级也有意见。张宸想,要重树形象和威信,就必须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特别是对老年人和贫困户,要让他们享受到集体的温暖。他通过走访了解到村里共有60岁以上的老人220人,困难户37户,他将信息详细记录,并将他们列为重点帮扶对象。
张宸书记每一次走访,书记助理陈磊几乎都随行,皮肤白皙的他已成了同事口中的“小黑人”。30岁的他体力强健,但也有被张宸“熬倒”的时候,“每天早晨八点就出门走访,半夜一点回到办公室总结讨论对策,天天如此。张书记劲头十足,有时候把我们都‘熬倒’了,他就一个人加班加点。”话里满是钦佩之情。
令陈磊最难忘的一件事,是那一次他随同张宸一起来到80多岁的老人刘明元家中。老人常年卧病在床,儿子在外打短工。他的老伴前些年跌断了右腿,手术后由于没有钱再医治,一根钢板始终裸露在皮肤外,触目惊心。张宸蹲下身,抚摸着老太太的腿,关切地询问。老人看了看那根钢板,说:“时间久了,已经感觉不到疼了。”临走时,张宸留下了身上所有的现金。
回到办公室,一路上一言不发的张宸终于忍不住落下泪来。陈磊不敢言语,只是默默地递着纸巾。他发现,从那天起,张宸书记更加拼命了,浑身散发着浓厚的责任感。
有单位、个人、亲朋好友都来看望张宸,给他带来了现金或礼品,张宸都婉言谢绝,并说“如果带东西,请给胡家沟的老百姓带点生活用品,胡家沟的老人和困难户太苦了”。从此,大家纷纷为胡家沟的老人和困难户送来米、面、油、苹果、月饼等慰问品,为学生送来学习用品。如今,已有71个单位和部门及262名社会爱心人士来村献爱心,共累计捐款捐物达50多万元。并有社会爱心人士赞助10万元,用于支援胡家沟村建设。社会各界的善行义举也带动了胡家沟村的村民,本村四名个体老板送来了苹果、石榴和月饼。张宸带领两委成员和工作人员,先后在中元节、中秋节前后分7批发放到每个老年人和困难户手中。
此外,张宸还积极对接民政部门,争取临时救助款2万元,第一时间发放到村里37户困难户手中,并为3户困难户递交了低保户申请,并积极协调驻地小学资助困难学生免费上学。
安民心
扛起村民们的幸福“新居梦”
刚来胡家沟村第一周就有群众找张宸反映问题,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张宸笑脸相迎,笑脸相送,认真听取他们的诉求,详细做好记录,当场承诺7个工作日答复并解决。村民看到真地给他们解决了实际问题,连续两周出现井喷式的来访,用来记录问题的笔记本已经记了满满两本。
胡家沟村的上访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对一些老上访户,张宸主动出击,把他们请到办公室,心交心地沟通交流,掌握他们上访的真实症结。有的时候,两人一聊就是一上午。在几轮深谈之后,就连村里的上访钉子户都在家门口贴出了支持张书记工作的条幅。
张宸明白,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的问题,关键还是要让他们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胡家沟村是新泰市重点项目滨湖新区的主战场,寨山路、向阳路等城市配套项目从该村穿过。派张宸来以前,青云街道党工委专门成立了30多人的指挥部,实施拆迁和旧村改造工作,但由于该村班子弱、人心散、村风差,致使各项工作无法向前推进,严重影响了滨湖新区的建设进度。张宸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临危受命的。
一位村民说:“在实施拆迁前,张书记向我们承诺,一年内让大家回迁回来,没有资金他自己掏钱也要把回迁楼盖起来。我们都是被他的诚意所感动而拆迁。”从张宸来村,村民们看着他一天天的努力和村子欣欣向荣的变化,早已被感动,他们愿意把未来的幸福生活托付给这个年轻人。
如今,一期8栋回迁楼已全部完成主体建设封顶,二期12栋回迁楼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想到自己的“新居梦”也有实现的一天,村里90岁的苏老太泪流满面,她感慨地说:“我来村70年了,竟然也有过上好日子的这一天。这张书记虽年轻,可他做的事情可不年轻啊!”
群众心中有杆秤,称出的不只是温暖的成色,更称出了第一书记为民服务的分量。一桩桩便民利民的实事,不仅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村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更久久温暖着百姓的心……如今,张宸每一次进村走访时,村民们都笑脸相迎,像见到亲人般亲切。他们先后送来锦旗13面,牌匾3个,令张宸很受感动。他把锦旗挂在办公室墙上:“这就像眼睛一样看着我,督促我全心全意把胡家沟村各项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