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6条特色街区更新完成邀您来“打卡”
在被誉为“最美林荫路”之一的马鞍山路,夏日树木葱茏,秋季遍地黄叶,行走于其中的李女士说,虽然身处城市中心,却没有闹市的嘈杂,安静而别致……
在连接新旧城区的重要通道解放东路,沿街店铺整齐规范,景观小品随处可见,家住附近的陈女士说,这条街道刚改造好不久,建筑外立面、路面都修葺一新,跟以前相比真是大变样了。
同样的改变也出现在老城中心的黑虎泉西路趵突泉北路街区,沿街的绿色景观,配上特色的门头设计,显得文艺范儿十足。细心的游客会发现,脚下独特的“泉道”导视系统、眼前随处可见的景观小品,无不镌刻着历史文化和泉水故事,彰显着这座城市老城片区的记忆。
这是我市“1+5”特色街区综合更新工作结出的硕果。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了解到,为提升城市品质,我市自去年启动了包括上述几个街区在内的6个特色街区综合更新项目,目前已基本打造完成,通过对街道建筑立面、景观绿化、人行铺装、家具设施等方面的改造,老旧街区实现了有机更新,老城中心区域也正焕发出全新的活力。兼顾“小而精”和“大而全”
高起点绘就“以人为本”街区
提升新蓝图
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也是此次“1+5”特色街区综合更新项目与此前其他改造项目最大的不同。
“过去的改造多是想到哪儿就干到哪儿,没有整体的规划,而此次‘1+5’特色街区综合更新项目是系统性的,共包括建筑立面整治、建筑功能提升、广告店招整治、夜景亮化打造、道路交通升级、公共空间优化、配套设施提升、街区景观建设和功能业态调整九个方面。”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人为本”是项目遵循的核心原则,从公共空间的优化到城市家具的设置,从建筑立面的改造到沿街店招的设计,每一处都立足于增加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黑虎泉西路趵突泉北路(以下简称“黑西趵北路”)街区为例,为达到提升品质、美化环境、完善功能、宜居宜业的目标,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委托了资质等级高、实践经验足、技术实力强的专业机构,在既兼顾当前又考虑长远的基础上,高起点编制了规划设计方案。
“老城区是外地游客对济南的第一印象,是泉城人城市生活和记忆的组成,也是泉城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我们希望的是,能通过老城街区更新补齐功能短板,激发城市活力,彰显泉城魅力。”在项目主要参与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李慧宁看来,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大拆大建,而是要着重强调“目标和问题双导向”,着眼于“眼前的、手边的、脚下的感觉”,兼顾“小而精”和“大而全”。
“通过前期的调研和部门走访我们发现,街道杂乱、空间品质低下是黑西趵北路的突出问题。”李慧宁告诉记者,改造前的黑西趵北路几乎没有休憩的空间和设施,建筑风貌老旧,路边多为设置的栏杆等硬质隔离,局部路面还是光面大理石且破损严重。
基于上述问题,结合市政府对老城高质量建设、高水平治理的总体要求,项目组提出以“世界泉城、魅力纽带”为街区定位,以城市公共空间为更新载体,以“泉道”为主题的老城系统更新提升方案,具体包括:泉道特色铺装与导视系统设计;街区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建筑风貌整治提升;道路线杆及标牌归并;街区夜景照明提升;解放阁3D裸眼视频展示以及广告店招与牌匾整治等工作,在挖掘文化底蕴和泉城特色,尊重传统城市肌理和风貌特征的同时,打造高品位、高水准的街区景观,提升街区绿化品质。
从群众关心的小事着手
高标准打造独具特色老城街区
“原本以为只是简单的修修路、种种树,没想到做了彻底的改造,效果这么好。”说起黑西趵北路的更新,家住附近的王阿姨感触颇深。她说以前逛泉城路,连个坐下来休息的地方都难找,走在路上也到处是电动车,现在好了,不但有座椅,还修建了街角公园,就连公交车站都统一更换了电子站牌,随时能看到车辆的位置,方便得很。
正如王阿姨所言,从居民关心的小事着手是我市开展“1+5”特色街区综合更新项目的根本原则。以黑西趵北路街区提升项目为例,针对该路段非机动车数量多、停放乱的问题设置了C型绿化带,一方面解决了停放问题,另一方面也通过遮挡达到了美观的效果;针对沿街城市家具稀缺的问题,项目添置了休闲座椅,打开了路旁广场,建设了街角公园,改造了公交站亭的爱心座椅等便民服务设施,除此之外,还在一些路段补充了残疾人坡道,以方便特殊人群的出行;针对街区沿街立面不美观的现状,项目对建筑立面、店招店牌进行了整治……
“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研究、讨论,都充分考虑到了周边业主和市民的需求。”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尤其是店铺招牌的设计,看似简单却着实费了不少心思。“要一户一户征求业主的意见,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设计,有的甚至要沟通十几遍才能达成一致,80余家商户的店招基本上是一店一设计,之所以下这么大的功夫,也是希望我们的更新既让群众满意,也能切实提高老城的空间品质。”
更值得一提的是,为激活泉水文化,黑西趵北路项目创新性的打造了“泉道”特色导视系统,将泉水特色与城市品质提升进行了有机融合,串联起了济南老城区的屋、泉、柳、街。“地面通过特殊石材雕刻出泉水波纹意象的铺装纹样,再用特殊的设计手法把周边的景点进行串联,给来往的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展示更丰富的泉水文化和特色。”
记者注意到,为方便乘客乘车,黑西趵北路还引入智慧城市管理元素,在沿路12个公交站点统一更换了候车亭,并增设了智能公交站牌,实时公布公交运行情况和到站信息等,让乘客不再盲目等车。“年轻人可以通过手机APP了解公交车运行情况选择乘车,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可以从电子站牌获取乘车信息,方便多了。”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同样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沿街建筑立面的改造。记者看到,改造后的街区不仅采用艺术处理、绿化遮挡等方式去除了建筑外立面的不和谐因素,而且整体色彩和风格得到了统一协调,看上去更具国际化大都市范儿。在此基础上,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又对20个楼体进行了灯光亮化,并在解放阁安装了3D裸眼视频展示,既营造了夜间景观,又提高了夜晚街区活力。
此外,通过街区更新,趵北路打通了3条断头路。“游客可从打通的断头路直接进入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进一步增加了该片区的活跃度,盘活了主城区除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之外的文化旅游资源。”上述负责人介绍道。从“面子”到“里子”全面更新
高品质复兴城市独特文化记忆
作为城市更新重要项目,“1+5”特色街区综合更新的进展一直备受市民关注。记者采访了解到,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6个街区共计完成95栋、约28.4万平方米的建筑立面更新改造,79个单体建筑亮化提升改造,约9.3万平方米的道路及地面铺装,约13.8万平方米的绿化更新提升。
一系列的改造提升,让泉文化元素得以凸显;主要建筑、关键节点立面焕然一新,部分住宅和老旧商业办公楼整体功能得以提升;夜间灯光亮化效果突出,地面景观绿地休闲等公共空间得以优化;车辆通行效率得以提高,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安全得以保障;交通标志标识、公交站亭得以更换升级;街头、店面招牌得以规范;历史建筑得以合理清洁和适当维护;部分街区“更新洼地”问题得以解决,街区品质、品位得以提升,实现了从“面子”到“里子”的全面更新。
“城市更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对老旧街道的有机更新,复兴城市独特文化记忆,重塑历史文化特色风貌,同时也提升附近街区院落的环境品质。目前,几个街区更新项目都已经初具规模。”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街区更新不仅要硬件改造、软件提升、业态升级相结合,更要从常态管理、长效保持上下功夫。下一步,将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提升街区管理水平,通过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把更新成果长久、持续的巩固下去。此外,根据项目规划,未来还将通过道路杆件整合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老城区的“国际范儿”和泉城城市形象。
责任编辑:秦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