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群众的心碑

06.07.2015  13:13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当代著名诗圣臧克家先生诗中的一段。其中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习仲勋同志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他一生践行群众路线,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在人民群众中留下了永远的心碑,传诵至今,成为佳话,被毛泽东同志誉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也正因为是“心碑”,习仲勋同志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楷模,他的思想业绩不但见之于档案文献记录,更蕴藏在同他有过各种接触的干部群众之中,成为不可多得的瑰宝。

  为了把这些瑰宝挖掘出来,教育当代,传于后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采访组的同志们,在党的十八大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花三年时间,行程上万里,采访上百人,收集了大量珍贵资料,从中精选出这部《习仲勋与群众路线》采访实录。这既是穿越时空寻访历史之旅,更是接受党的群众路线光荣传统教育之旅。正如书后的介绍语所言:“没有‘据史料记载’,没有‘文学化创作’,只有最原始的访谈实录,还原群众口中最真实的习仲勋。”这一点,是实实在在地做到了,也是这部书的真实动人之处。

  这部书用对话的方式和讲故事的方式,从践行群众路线的角度,向我们讲述了一位怎样的习仲勋同志呢?

  这部书向我们讲述了一位时刻惦念群众安危冷暖、喜怒哀乐,一刻也不脱离群众的习仲勋同志。

  习仲勋同志主政广东期间,梁广大担任地处珠三角的南海县县委书记,亲眼目睹了习仲勋同志是如何实事求是处理广东群众性偷渡外逃事件的。不但由此引发了富民为本的农村经济改革,还借用倒逼机制,向中央要来了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特许。是什么力量使习仲勋同志冒着政治风险,没有把大批偷渡外逃的人当作“异己分子”来处理,反而实事求是地从自身政策找原因呢?那就是对群众发自内心的爱。正如梁广大所言:“习仲勋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人,对群众的感情非常深,接触过他的群众对他的感情也非常深。他无论到哪里、是什么身份,都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有共同的话题。群众过得穷,过得苦,对于他来说是最焦急、最忧虑的;群众的日子过得好了,对他是最大的慰藉。”正所谓,大爱无疆,大爱无垠。这种大爱,来自真正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来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

  时任广东梅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的胡其达回忆起到梅县调研的习仲勋同志,是这样描述的:“他戴着草帽,走在泥土地里,把裤腿绾起来,非常自然;他见到农民,和他们打招呼,谈话都很随和。农民见到这么大的领导来,有时候会双手和他握手,习仲勋同志也会还以双手相握,非常平易近人,非常亲切。”那时,梅县的老百姓还很穷。习仲勋同志指示当地干部说:“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让群众吃饱饭又有零花钱。”这是对大爱的又一种注解。

  对群众的大爱无所不在。国家一级演员贠恩凤回忆了这样一段往事。一次,贠恩凤夫妇看望习仲勋同志和夫人齐心同志。谈了很久方才离去。“当我走了约有50米的时候,只听习老高声叫我:‘恩凤,你还记得我给你写的啥话?’我立即返回,跑到他们跟前说:习老,我记得。你要我‘唱群众喜爱的歌曲,做群众喜爱的歌手。’习老说:‘对!记住就好,就要按这样去做。’”这话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这部书向我们讲述了一位时刻站在群众立场、把人民群众视为共产党人“上帝”的习仲勋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