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构建“四大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
近年来,青岛市以社区基层、全域统筹为重点,做精做细文化供给渠道,构建起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四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优质文化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全覆盖。
互联互通服务载体体系。 建设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打造“三馆联动、全域覆盖、全面开花、互联互通”文化载体网络。一是构建“三馆联动”输送机制。发挥图书馆和文化馆及专业演出场馆资源和人才优势,建立辐射带动作用更强的协调机制、输送机制和管理机制,构建定点供给与全向输送相结合的文化供给渠道。二是打造“全域覆盖”基层网络。将基层设施建设作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建立起1197个社区文化中心和5545个乡村文化站,实现文化活动全覆盖。三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依托老建筑聚集优势,积极引进文博场馆、独立书店等业态,目前青岛良友书坊、青岛文学馆等特色场馆陆续建成开放。
全域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着眼书香城市建设,不断拓展全民阅读服务途径和载体,着力构建“中心汇聚、全域辐射”阅读服务体系。一是实施“众星捧月”工程。在优化提升全市图书馆核心服务功能、打造公共阅读服务中枢的同时,不断延伸基层阅读服务触角,着力构建“社区图书馆集群”。二是实施“全域辐射”工程。在打造公共阅读服务阵地基础上,不断激活社会文化力量,有效拓展服务渠道,实现由定点供给向全域辐射转变。通过优化图书资源配置,试点创新推出“啡阅青岛”图书馆项目,为100余家咖啡馆免费配送图书,将咖啡馆打造成能够提供阅读体验的精致文化空间。开创民营公益图书馆新模式,实现全市各大图书馆网络互联互通,打造全市首家“私人咖啡馆兼公益图书馆”。三是推广“移动阅读”工程。试点在社区安装电子书借阅机,方便读者下载,并试点开通社区自助图书馆,通过终端服务机与图书馆主控网络实现数字交互自助借还,居民凭身份证即可自助办理借还书,进一步拓展了阅读输送载体和渠道。
群众文化活动互动服务体系。 通过送服务、组队伍、培训课、办巡展等系列举措,为基层群众提供内容更为丰富、品质更为高雅的文化艺术精品。一是送服务品牌化。打造“社区公益系列”品牌,通过固定演出场地、集中演出时间、引人专业院团等措施,探索解决城市社区组织相对松散、文化输送难度较大的问题。创建“欢起剧社”品牌,融合时下脱口秀、BeatBox、流行音乐等时尚元素,创编“脱口秀+音乐小品剧”新型演出形式,“欢起大本营”快闪活动网络点击量达到50万人次,增强了文化品牌影响力。二是培训多样化。实现地点多样、内容多样、效果多样,组建起专家顾问团、艺术创作团、文艺表演团、群文辅导团、文化服务团、社区艺术团,形成“六团走基层”公益培训模式。
共建共享多元文化供给体系。 通过搭建平台、拓展渠道、提质增效,进一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标准化、市场化、均等化水平,构建“项目为线、多点成面、动态管理”共建共享文化服务网络。一是以品牌项目带动服务升级。通过“啡阅青岛”、露天剧场、“欢起剧社”、社区公益系列等品牌项目建设,搭建起与各艺术门类、各艺术团体的交流合作平台,调动激发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提供内容更为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二是形成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集聚“露天剧场展示点”、“社区阅读服务点”等构建覆盖更加全面的文化服务网络,提供内容更为丰富和优质的文化产品。三是实施动态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有效对接文化服务供给方和需求方的诉求,根据群众需求和反馈意见,及时更新调整项目类型和形式,实现双向调节和动态管理,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