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四个林业” 推进“五个转变”山东林业谋划“十三五”

28.12.2015  10:44

“‘十二五’以来,全省林业系统以建设绿色山东、生态山东为目标,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制定出台了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了全省林业持续健康发展。据统计,全省完成造林面积1561万亩,较‘十一五’期间增长20.5%;林木蓄积量达到1.24亿立方米,较2010年增长50%;2015年底林业产业总产值预计达到6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6.8%。”这是刘均刚带领全省的“绿色守望者”默默拼搏,在“十二五”收官之际做出的实实在在的成绩。

 

“‘十二五’以来,我省共出台了14个林业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定实施了全省果业、苗木花卉等产业振兴规划。林业建设主要指标也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高位推动林业发展;全面深化林业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省集体林地确权面积4309万亩,确权率99.8%,林权纠纷调处率94.3%;加强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全省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达11476家,入社农民88.02万户,经营林地784.68万亩;启动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全省参保森林面积1078.54万亩;实施工程带动战略,组织实施长江淮太流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世行贷款造林等国家重点造林工程,开展水系绿化、荒山绿化、退耕还果还林、农田防护林和村镇绿化等林业生态工程,推进造林绿化持续快速发展……”交谈中,刘均刚对全省林业工作各项庞杂数据掌握的精准程度令人叹服。

 

“搞林业单纯靠财政拨款不行,必须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刘均刚告诉记者,经过5年的努力,我省的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4年全省林业一二三产比重为35:59:6,一产比重比2010年减少了10个点,三产比重增加了4个点。刘均刚说,在今年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林业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达6500亿元,较上年增长8.1%。

 

“成绩是个过去式,问题却是个进行时。”刘均刚坦言,我省的林业工作还存在林分结构单一,安全隐患增加;林地生产力低,发展空间不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产品档次不高;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配套改革相对滞后;林业基础设施薄弱,森林资源保护能力不强的情况。为此,“十三五”时期,山东林业将以建设现代林业为总任务,以保护优先、自然恢复、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体制机制为动力,全面推进林业转型升级,实现森林资源稳定增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经济效益不断增加,社会效益显著提升,为筑牢全省生态安全屏障做出更大贡献。“具体任务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林地保有量达到353万公顷以上,林木绿化率稳定在25%以上,力争达到27%。森林蓄积量达到1.25亿立方米,湿地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0%以上。”刘均刚表示,为确保完成以上目标任务,山东林业正着力构建“四个林业”,加快推进“五个转变”。

 

“现代生态林业、现代富民林业、现代人文林业、现代智慧林业构成了‘四个林业’体系,其中现代生态林业是基石。”刘均刚说,现代生态林业就是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筑牢全省生态安全屏障。“比如,在鲁中南山岭地区实施退耕还果还林工程,大力发展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匹配度;在黄河以北地区实施鲁冀边界防护林带建设工程和京津冀生态协同圈森林和自然生态保护恢复工程,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筑牢京津冀生态屏障;合理开展沿海基干林带和纵深防护林建设,构建防灾减灾功能与景观效果相结合的沿海生态安全屏障;在城市、农村驻地实施森林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发展;在湿地重点保护区域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建立一批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和湿地公园,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等等。”刘均刚表示,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快发展木材加工、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林下经济、林业与观光旅游、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等林业主导产业,支持木本油料、生物质能源、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拓展林业产业集聚平台建设,推进林业产业集群化、基地化、园区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产品市场等工作,实现现代富民林业的构建。

 

“现阶段,环境污染压力较大,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自觉,是一个亟需面对的问题。而这恰恰是构建现代人文林业的内涵之一。”刘均刚认为,构建现代人文林业,除了加强生态文化科普教育,现阶段首先需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打造一批森林资源丰富、生态保护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制度先进的森林生态文明示范区。同时要加强生态文化基础建设,维护生物多样性,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工程,建设好林木种质资源库。“不能再发生大树进城此类的事情。”刘均刚说。

 

“而今,‘互联网+’概念深入人心。林业当坚持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以融合创新为动力,加快建设智慧林业,尽快实现资源开放共享。”刘均刚认为,山东的智慧林业就是在完成全省林地“一张图”的基础上,尽快建立五大智慧林业平台,即:林业资源动态监测平台,林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林业金融服务平台,电子政务平台和应急管理平台的建设。

 

有了新目标,管理机制自然也要有新变化。刘均刚告诉记者,省林业厅将在“十三五”期间竭力推进“五个转变”。

 

推进森林资源培育方式转变。 创新造林机制,推进部门造林向社会造林转变。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大力开展城市林业、美丽乡村建设,实施退耕还果还林工程,湿地生态修复与治理等工作。创新造林模式,开展组团式造林,推广林苗一体化造林方法。加强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有效保护全省生物多样性和确保生态安全。

 

推进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方式转变。 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林地湿地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破坏森林湿地资源责任追究制度,编制林地、湿地生态资源资产负债表,并将其纳入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容。创新管护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让社会组织承担起护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任务。探索开展商品林采伐改革试点,逐步建立自主采伐、自主经营、政府适度监管的运行机制。

 

推进林业经营方式转变。 引导林农采取股份合作、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依法推进林地、林权、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养新型职业林农,探索推广以林地资源入股带动资本投入的股份制合作模式、以林地林木资源入股的合作经营模式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目的的家庭林场模式。引导龙头企业联合兼并和重组,积极支持和鼓励大学毕业生从事林业创业。

 

推进林业投融资机制转变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增加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保护经费投入。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银林合作等方式,为广大林农群众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支持组建农民互助担保组织。加快扩大森林保险范围和品种,保障林业生产经营者收益持续稳定增长。研究碳汇林业市场机制,培育森林生态服务交易市场,鼓励开展碳汇造林活动。

 

 

推进林业科技创新方式转变。 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生态定位站、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建设,争取取得一批成果。建立完善现代林业标准体系,制订一批技术标准及操作规程,将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并加以推广。创新科技服务载体,建立省、市、县、乡四级科技服务体系,为林农和企业提供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