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文化新理念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对全国文化建设作出顶层设计,描绘了文化小康的美好蓝图,为全国文化系统推进文化发展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山东作为孔孟之乡、文化大省,将认真学习贯彻规划,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文化新理念,强化工作举措,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
树立大格局理念。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工作,作出一系列深刻论述,系统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境界。特别是201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对山东文化战线寄予殷切期望、赋予重要使命。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实施好规划,要求我们从更高站位上深化思想认识,从更宽视野上强化总体布局,从更广领域上迅速付诸行动。为此,我们提出要站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来谋划推进文化建设,坚持跳出山东看山东文化、跳出文化看文化,立足省情,瞄准先进,找出差距,确立了“山东文化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进一步提升文化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的贡献度”的目标定位。在“全国大系统”中争取走在前列、在“全省大格局”中提高贡献度,构成了“十三五”时期全省文化工作的坐标定位。
树立贡献度理念。 文化工作不仅要“锦上添花”,也要“雪中送炭”,必须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文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中的作用,助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十三五”时期,山东文化工作服务中心大局,将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全面实现文化小康。扎实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突出抓好文化精准扶贫,力争到2018年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提前全面实现文化小康。二是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抓大托中扶小”的工作思路,实施文化产业“五十百千工程”,推进“互联网+文化产业”行动,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推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试点,繁荣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培育引导文化消费,抓好“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试点工作,组织实施“山东省文化惠民消费季”,努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到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三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着力构建研究阐发、普及教育、实践养成、保护传承、传播交流体系,努力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程中走在前列。突出抓好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规划建设,促进经济与文化深度融合,切实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办好世界儒学大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品牌活动。
树立内涵建设理念。 近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持续加大文化投入,文化建设总体上了一个大台阶,硬件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但是对照群众文化需求、对照文化强省建设目标,山东文化工作仍然存在精品力作偏少、服务效能不高、文化产业发展薄弱等问题,需要在内涵建设上进一步下功夫。内涵建设就是更加注重内容、注重质量、注重效能。在艺术创作上,着力强化精品意识,推进艺术高峰战略,实施舞台艺术“4+1”工程、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努力推出一批叫得响的扛鼎之作。在公共文化服务上,着力增加产品和服务供给,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开展“公益演出进福利机构”“一校一年一场戏”试点工作,大力提升服务效能;对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大力丰富馆藏量,增加活动经费,实现文化设施有效利用。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新兴产业,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社会效益为先,努力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在效能管理上,注重制度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绩效考核,努力增强发展活力。
树立融合发展理念。 当前,无论是公共事业,还是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发展趋势。特别是文化具有强渗透、强关联的效应,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具有巨大的空间。推动文化工作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既是文化改革发展自身的需要,也是服务大格局、提高贡献度的需要。一方面,抓好事业融合。重点推动文化与教育、城乡建设、科学普及、体育健身、普法教育、党员教育等融合发展,抓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艺术进校园、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广场舞推广、党员干部教育基地等平台载体建设,实现工作多赢,努力提升综合效益。另一方面,抓好产业融合。以文化产业为载体,融合科技、信息、创意、资本、市场、人才、品牌等产业要素,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同时,积极发挥文化的生产要素功能,推动文化内容和创意设计向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渗透,努力提升其他产业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