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青岛校区迎新 开学季山东四高校启用新校区
30.08.2016 13:03
本文来源: 半岛网
有利的地缘优势,会引领教育发展,促进新兴学科和科研机构的争相入驻。可是当区域优势不明显、发展受限时,教育育又往往会反哺当地经济,借用热门和品牌专业吸引人才,促进当地发展。
齐鲁晚报见习记者 郭立伟
四所高校新校区 将迎首批新生
9月17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将迎来6个学院的1006名新生,其中包括975名本科生、3名留学生、28名研究生。据了解,山大总计录取本科生6219人,青岛校区为975人,基本完成招生计划。从2012年到2016年,四年积淀,从奠基到建设,从图景到现实,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终于实现“四年之约”。
作为菏泽市政府十大民生工程之首的齐鲁工业大学菏泽校区建设,从2015年10月12日动工,截至目前,现代化大学校园已见雏形,并于9月6日迎来第一批新生。齐鲁工业大学菏泽校区2016年招生计划为本科500人,实际招生为544人,现有学生共1600余人。2014年,齐鲁工业大学菏泽校区采取借助菏泽职业学院硬件条件、选派校本部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教育教学的方式实施招生,当年招收600名本科生。目前菏泽新校区招生专业不变,从2016级开始,本部和新校区两边同时招生。
山东财经大学莱芜校区,2015年6月10日开工建设。今年8月28日,山东财经大学莱芜校区的首批新生已经顺利报到。2016年,山财莱芜校区开始面向省内招生,今年招生计划为500人,实际录取人数526人。莱芜校区计划属于山财学校统招计划,在本科二批次录取,单列院校报考代码。相比山东财经大学普通二批录取分数线来说,今年莱芜校区的录取分数线,文科略高,理科略低。
9月9日,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也将迎来一批新生,威海校区新校址正式启用。山东交通学院2016年面向全国31个省份招生,招生计划为6681人,山东省招生计划为4971人。其中,威海校区招生计划为1380人,实际招生为1371人。新建的威海校区,由最初的只有4个本专科专业,升级为今年的12个。借地缘优势
助学科实现升级换代2012年12月8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开启建设之旅,校区地处青岛市“蓝色硅谷”核心区。青岛校区的学科建设根据“统筹布局,一体发展”的方针,首批构建生命学科、信息学科、环境学科、海洋学科和社会科学等学科板块。学校的6个学院和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环境研究院、光学高等研究中心、蓝色经济区发展研究院、海洋研究院、高等研究院、粒子科学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将于2017年整建制迁到青岛校区发展。
此外,齐鲁晚报记者了解到,依据山东大学学科发展规划和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充分利用青岛的地缘优势,广招人才,组建新的海洋学院、德国学院、财富管理学院等若干特色鲜明的学院和研究机构。对于青岛校区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山东大学相关人士介绍:“青岛校区的学科布局必将成为山东大学学科提升、实现学科升级换代的重要契机,青岛校区也必将成为山东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平台和支点。因此,在青岛校区布局什么学科,涉及山东大学的全局和长远发展。”
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也是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契机,积极打造海洋区域优势产业。从最初的只有4个本专科专业,到2015年7个本科专业,到今年升级为12个本专科专业。目前设有船舶与轮机工程学院、航海学院、国际商学院3个二级学院。“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的专业设置,一方面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为重点,另一方面又与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相对接。”威海校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借品牌专业 助力地方发展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齐鲁工业大学菏泽校区的建设与发展,与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战略的实施密切相关。齐鲁工业大学菏泽校区,今年五个专业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为山东省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市场营销为山东省名校工程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其余3个专业均为学校的优势和热门专业。
根据校区发展规划,齐鲁工业大学在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苏鲁皖豫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将菏泽校区建设成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上一座文化标志和菏泽市人文景观新地标。新校区将按照建设辐射中原、面向全国的应用型一流大学的目标,进一步壮大菏泽市教育规模乃至推动菏泽的发展。
目前,山东财经大学莱芜校区是莱芜市唯一一所高水平财经类国有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区,对当地教育发展的助攻不可小觑。山东财经大学莱芜校区目前投入使用17万平米,虽然为本科二批次,但现有的4个专业,均为山东财经大学热门优势专业。其中,经济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经济统计学为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特色专业;工商管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为省级特色专业。“希望莱芜校区能够用品牌专业吸引人才,提升莱芜高等教育办学层次,推动山东教育均衡发展。”莱芜校区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争鸣
建分校能实现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吗
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大学迅猛发展。异地迁建、土地置换,已成为我国大学发展的“法宝”。有人认为,长期来积淀而成的校园文化也往往随着校园的搬迁而消失了,也有人认为,重点高校建分校是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一种方式。
正方:
到西部地区建分校,可实现资源共享
不过也有看法认为,重点高校到西部地区建分校是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一种方式。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仕民建议,“985”大学与宁夏共建,联合办校,北大、清华等可以考虑在宁夏等西部地区办分校。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表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有很多途径,比如慕课、让西部地区的师资到重点高校接受培训、西部地区学生的国内交流等等。这些共享现在也都在进行,而且还做得不错。当然,重点高校到西部地区建分校,也是优质资源共享的一种方式,可以尝试,毕竟就近分享优质资源的效果会更加深入。但是,这种方式也有不少实际困难需要克服,比如新校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高校教师两地工作生活等。
本文来源: 半岛网
30.08.2016 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