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山东省各高校校训:青春,从铭记我们的校训起步

04.05.2015  09:33
盘点山东省各高校校训:青春,从铭记我们的校训起步 - News.E23.Cn
来源: img01.e23.cn

   青春,从铭记我们的校训起步 ——写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

   校训,是学校精神的凝练表达,校训中传递的价值信念,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本网编辑梳理山东省各大高校校训,青春,从铭记我们的校训起步!

  山东大学校训: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中国海洋大学校训:海纳百川 取则行远

  山东师范大学校训:博学笃行,弘德明志

  山东农业大学校训:登高必自

  青岛大学校训:明德博学、守正出奇

  山东科技大学校训:惟真求新

  青岛科技大学校训:拓新,弘毅,笃学,明德

  曲阜师范大学校训:诲人不倦,学而不厌

  山东中医药大学校训:博学笃行,厚德怀仁

  济南大学校训:博学,求真,至善,弘毅

  烟台大学校训:好学,求实,守信,力行

  青岛理工大学校训:求实,创新,严谨,勤奋

  山东理工大学校训:博学,厚德,至善,笃行

  聊城大学校训:博学,创新,敬业,求实

  山东建筑大学校训:厚德博学,筑基建业

  96年前,浩浩荡荡的“五四”爱国运动激荡中华大地,“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风起云涌。从北京大学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到清华大学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中国的大学纷纷以极具历史担当的箴言警句为校训,作为引领大学生和青年的精神航标。

  去年五四,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大师生座谈时,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处着眼,进一步提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与高等学府的校训相映照,对大学生和广大青年提出殷切期望。一年后,新华社记者重访北大等知名学府,在温故知新中,感知中国青年与时俱进的青春脉动。

   求实

  “五四”青年节,也是“五四”发源地北京大学的校庆日。对在燕园度过近7年时光的赵晓航来说,今年“五四”非同寻常:她即将完成学业,按惯例毕业典礼那天,北大毕业生都要唱起《燕园情》——“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蔡元培先生当年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鼓励年轻人通过理性的思辨,接纳‘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责任担当,”赵晓航说,“这不会流于教科书式的说教,而是从书斋到社会的实践中得出。”

  1898年,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成立时,曾将“为之则易,不为则难”作为校训。在上海,几乎诞生于相同时代背景下的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也将“求实学、务实业”作为办学宗旨。

  观察人士发现,令几代中国青年难忘的那些校训箴言,皆与时代脉搏呼应,始终关照现实。起于抗战烽火之中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将校训明定为“刚毅坚卓”。诞生于1958年、见证新中国建设高潮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则将“红专并进,理实交融”作为校训,让激情燃烧的岁月照进现实。

  今天,海峡两岸的清华大学都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这八个字取自《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同时又高扬了五四精神,”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胡显章回忆,清华八字校训无论是在抗战的艰苦卓绝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研制“两弹一星”的漫长攻关时期,勇于冲锋陷阵的清华人,都是校训的最生动体现。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校训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中国高等学府中普遍把青年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担当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