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教育:植根传统回归日常

03.09.2014  19:07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正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中华民族成为了受世人尊敬和羡慕的“礼仪之邦”。文化的涵义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有教养,教养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言谈行事有一定的“章法”。而章法就意味着有所遵循,遵循章法就是守规矩。因此一个有高度文明、悠久文化的民族,就应遵循一定的章法,即“有所守”。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人有所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真正的太平盛世不是靠军队的威慑和警察的维持,而是人心的安宁平静和内在的秩序。

  有所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主见、自己的道德规则。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所依傍,都要有一定的节制和限度。对于先人的、已有的法度应有所敬畏,有所追随,有所继承。即使在没有约束和监督的情况下,也不越池、不逾矩。有所守,守的就是自己的那一点信念,那一份节操。中华文明之所以几千年来历经无数次劫难而传承不绝,就是因为有一批“有所守”的仁人志士。始终坚持“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气节。沉沦在下位,不以之自沮;见知于当世,不以之自荣。这是中华民族之瑰宝。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宁可饿死也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有“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的颜回,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粉身碎骨全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的宋濂,有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有坚守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而不放弃自己的信仰、视死如归的方志敏……正因为他们有所守,所以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始终保持了自己独立不惧的人格和英雄气节,从而也使我们的民族薪火相传而生生不已。

  有所守,就能心存敬畏,做人就有“底线”。只有心存敬畏,才能做到“慎独”。现在,一些人没有信仰,丧失了为人的基本道德规范,行为没有底线。只要给钱,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事都敢干。没有敬畏之心,就会对自己缺乏清醒的认识。有的人权力欲极度膨胀,不择手段地一心向上爬。本来只有当科长的才具,但给他一个部长也敢当。“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情况不明决心大,无知者无畏。俗话说“头顶三尺有神灵”,一个有所守的人,会像敬畏天上的星空一样敬畏心中的道德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有个故事曾讲,以前有一个人想给官员行贿,这个官员坚决拒收,行贿者以为官员担心怕别人知道了揭发,就说此事无人知道。这位官员正色道: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岂能说谁也不知。有所守就会自律,就会信守诺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国人最熟知的一条道德律,不能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损害别人利益的基础上。要靠诚实劳动、诚信做人改变命运,这样才能赢得信誉,才能自立。有所守就会知足知止,不会被功名利禄的诱惑而冲昏头脑、见利忘义。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但任何人都不可能得到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家财万贯,也只能一日三餐,夜宿三尺。所以要知足常乐,当止则止。如果欲壑难填,只能是自取灭亡。有所守,就会懂礼义、讲廉耻。知义近乎忠,知耻近乎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只有每个人讲礼义,整个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有所守,是心灵的道德律令,是无形的法则。官员有所守,就不会滥用权力、贪污受贿、失职渎职,就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而勇于担当。企业家有所守,就不会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制假造假、坑蒙诈骗、损害消费者。法官有所守,就会秉公断案而不徇私枉法。医生有所守,就会救死扶伤而不谋财害命。教师有所守,就会认真上课而不误人子弟。新闻工作者有所守,就不会造谣惑众,扰乱社会安宁。小贩有所守,就能诚实守信经商而不欺行霸市。农民有所守,就会不误农时而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工人有所守,就会认真干活而不生产劣质产品。有权力有名望有金钱的人有所守,就会造福民众、乐善好施,而不会损公肥私、鱼肉民众、祸害社会、发动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一般老百姓有所守,就能惜福知止、安居乐业,就不会丧失诚信、损人利己、危害社会。总之,人有所守,就不会有不切实际的非分之想,就不会盲目相互攀比,就会正确看待得失的意义和代价,心灵就会找到平衡点。

  只有每个人都有所守,才能有和谐的社会秩序。而社会秩序是一种公共产品,既使别人受益,也惠及自己。过去在封建社会比较好的朝代,一个县官带着几个衙役就能治理几万人乃至几十万人的县,靠的就是老百姓的有所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靠的也是老百姓有所守。有所守的道德法则为遵守它的人带来兴旺,为服从它的家庭带来庇护,为尊崇它的社会带来昌盛,为以德治国的民族带来自由、幸福与和平。相反,如果一个社会的公民无所守,将会给这个社会带来灾难。

  要使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民众做到有所守,就必须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入手。法治治“行”,德治治“心”。要发挥教化的作用,形成做人做事的良好道德风尚。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优秀的道德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忠、孝、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就是中国人应信守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彰显了中国先圣们把个人、家庭与国家民族联系起来的崇高人生境界。我们要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让我们的国人从小在道德氛围中浸润熏陶,成为一个真正具有中华文化素养的人,一个真正骨子里的中国人。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价值观,要让中国人坚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和人文情怀,传承中华文化的香火,从自己的土壤中汲取营养,成为一精神上独立之个人、独立之民族。只有民族的才是根本的,才是世界的,才是长远的。我们要学会用我们的文化来教化我们的国人,来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挥中华文化在治理国家和社会中的作用。让我们的社会更文明,人民生活更幸福,人的行为更优雅。这也是符合实际和切实可行并能见成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