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建桑园,养蚕17年成富裕村

12.05.2016  12:29

(记者孙成民 张天银 通讯员田宝宗)沂水县马站镇董家庄村村南有一片连在一起的300多亩桑园。1999年春天,李财福提出,把全村的耕地收回来,在村南划出400多亩地集中建桑园,剩下的按人均6分地分到户,作为口粮田。

  农村大众报沂水讯 (记者孙成民 张天银 通讯员田宝宗)沂水县马站镇董家庄村村南有一片连在一起的300多亩桑园。1999年这个村发展这片桑园时,周边村也有一些农民植桑养蚕。现在,周边村早已经看不到桑树了,董家庄村的这片桑园今年春天仍然枝繁叶茂。“靠这片桑园,我们村实现了共同富裕。”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李财福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植桑养蚕成了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好路子,董家庄村的桑园迅速发展到100多亩。李财福说,村民当时在自家承包地里栽植桑树,遇到两个大问题。自家栽了桑树,会影响周边田地的庄稼生长,没栽桑树的村民不愿意;周边田地在打药时,农药不可避免地会飘到桑叶上,蚕吃了会死掉。因为这两个原因,村民间小矛盾不断,有些村民为了减少与地邻的矛盾,干脆把桑树刨掉。
  1999年春天,李财福提出,把全村的耕地收回来,在村南划出400多亩地集中建桑园,剩下的按人均6分地分到户,作为口粮田。对于这个方案,年轻人支持,却不断有老人找到李财福说:农民靠种粮吃饭,都栽上桑树,我们吃什么?李财福说,栽上桑,卖了茧,有了钱,买什么不行?
  400多亩桑园,划成170小块,每片2.4亩。“我们算过,一个年轻些的妇女,养2.4亩的蚕,自己正好能忙过来。”李财福说。全村800多口人,结果有130户报名建桑园,有的户人手多,要了两块桑园。
  桑树长起来后,正赶上蚕茧价格高时,全村一年仅养蚕,纯收入200多万元。妇女在家养蚕,男的外出打工。一个妇女养2.4亩蚕,家里、地里的活不耽误,一年有1万多元的纯收入,养得好的能挣到1.5万元。“那时,村里的男劳力外出干建筑,一天才挣25元钱。”李财福说。
  村民建桑园的耕地,开始一年交一二百元的费用。到2004年,村里又对全村的耕地进行调整,把村民的桑园直接变成承包地,植桑的村民便不用再向村里交钱。
  2010年前后,桑树老化了,村民刨掉老桑树,又栽上新桑树。有些家庭原来养蚕的妇女年龄大了,不能再养蚕,才不得不改种粮食。
  靠妇女在家养蚕,男的外出打工,这个村的村民普遍富了起来,买回家150多辆小轿车、面包车。现在,董家庄不仅是当地的富裕村,也是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村。
◎记者手记
致富不能脱离土地
  李财福说,1999年他带领村民植桑时,就有一些村民反对,说换届时就让他下台。2001年村“两委”班子换届时,李财福果然被赶下台。2005年以后,桑长起来了,蚕茧价格又好,一亩桑一年能纯挣3000多元。村民这才想起下台后到青岛做生意的李财福。2007年秋季村“两委”班子再次换届时,李财福又当上村党支部书记。
  “只要真心带着村民致富,就算一些村民不理解、不支持。过上几年,他们受益了,会明白我当初的做法。”李财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