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成了真,现在生活很幸福”
去年新疆超三十万人实现脱贫
“梦想成了真,现在生活很幸福”
“今天的骆驼奶又不够卖了。”7月4日一大早,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坎久干村农民马麦提图尔荪·阿不都卡地尔和老伴边挤奶边笑着说,“这要感谢驻村工作队的帮助,是他们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啊!”
今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万多名驻村干部在基层一线,把脱贫攻坚重任扛在肩上、记在心里,和农牧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带领各民族群众共同奔向富裕之路。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多渠道促进增收
农牧民增收是脱贫的关键。
“南疆地区自然条件差,扶贫工作不能一刀切,要对症下药。” 新疆能源(集团)公司驻村工作队队长、乌恰县坎久干村第一书记丁万泉说。经过走访调研,驻村工作队发现骆驼抗病性强、养殖成本低,且驼奶和驼绒经济价值回报高,是迅速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好项目。
多次商讨酝酿后,驻村工作队与坎久干村委会、骆驼养殖大户马麦提图尔荪·阿不都卡地尔签订三方协议,成立同心骆驼养殖合作社,首批吸收30户贫困户为合作社社员,扶持发展骆驼养殖事业。目前,骆驼已由30只发展到63只。经过一年经营,今年2月4日坎久干村召开了第一次分红大会,现场向30户贫困户每户发放2017年度分红1000元。
据自治区扶贫办介绍,去年新疆31.74万人、331个贫困村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15.51%降至12.63%。
着眼长远,创新转型,造福子孙后代
扶贫先扶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用好资金、选好项目是重中之重。
一个村需要不需要编制发展规划?“驻村干部让我们看得远了、想得深了,思路开了、信心有了。”坎久干村村委会主任吐尔达力·哈山说。坎久干村编制了《中长期发展研究报告》,确立了“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以项目为抓手”的构想,提出“公司+村委会+农牧民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运营模式,推动全村由畜牧养殖村向特色旅游村转型。
2017年7月,新疆能源(集团)乌恰县兴新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了,依托坎久干村杏园内上百棵树龄近百年的古杏树和高原自然生态风光,共同建设具有柯尔克孜族特色、集“赏、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打造乌恰及周边地区的“后花园”。该项目预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拟于今年9月建成运营,年盈利预计在130万元以上。
据统计,去年新疆共安排专项扶贫资金61.77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八成资金下达深度贫困地区;新增扶贫小额信贷45.23亿元,新增贷款贫困户数11.32万户。
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建设美丽家园
昔日戈壁滩,今天变花园。
皖和新村是皮山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安徽省对口支援和田地区的援疆项目。园区规划面积1.54万亩,设立了生活住宅区、设施农业种植区、养殖区。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597户2986人已搬迁入住。村委会、村卫生室、产业大棚等已建成使用。
走进麦麦提·吐尔迪的家中,碰巧他的岳父岳母带着亲戚前来探访。今年1月底,麦麦提·吐尔迪搬迁到这里,刚开始亲朋好友都很担心,怕他们“水土不服”。这次探访,看到他们良好的居住条件,大家都吃下一颗“定心丸”,放心之余还为他们感到高兴。
说起现在的变化,麦麦提的妻子米日古丽感触最深。“以前的房子没有自来水、厨房和卫生间。冬天架炉子,冷得睡不着觉,每个晚上还要起床加煤五六次。”现在厨房明亮、客厅宽敞,还有自来水和暖气。两口子都在产业大棚干活,月收入有6500元。“梦想成了真,现在生活很幸福。”米日古丽甜蜜地笑着。
据了解,去年19个对口援疆省市组织实施项目545个,安排援疆资金75.15亿元,重点改善贫困群众住房条件、发展教育、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实施产业带动就业,帮助群众脱贫。
“打好脱贫攻坚战要精准发力,老百姓要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和田地委副书记、安徽省驻新疆援建指挥部指挥长张明说,“我们将围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
作者:韩立群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