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演绎新常态 开秤收购是王道
本报讯 在新疆、河北、山东等地棉企陆续开秤收购后,湖北荆门、黄冈、荆州、孝感、天门和潜江等主要棉产区400型棉企也已陆续开秤。今年国家在湖北等省取消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棉花收购演绎“新常态”,但大多数企业表示,不管如何补贴,开秤收购才是王道。
日前从农发行湖北省分行获悉,截至日前,该行累计投放棉花收购信贷资金2.4亿元。
钟祥市迎丰棉花有限公司已于9月28日正式开秤收购。“今年,本地整体棉花质量好于往年,多以淡点污棉2级、3级为主,衣分在37%~38%,水分12%~13%。公司已收购约3000吨,仅为计划的1/5。”迎丰棉花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陆光元直言不讳地说,“当然,我们企业也在有意识地控制节奏,以便把控风险。”在位于随县厉山镇的神农棉业有限责任公司收购现场,该公司副总经理周海昌介绍说:“目前,虽已到收购高峰期,但我公司每天收购量仅在15万斤左右,截至10月15日,收购总量才700万斤,不及去年的1/3。”周海昌认为:“进度不理想,一是价格偏低,棉农有惜售观望心理。二是企业慎收。国内棉花价格走势不明朗,入市收购持谨慎的态度,重视收购籽棉的价格和质量。”在神农棉业收购现场结算处,一位刚卖完棉花的棉农正在数售棉款。
当被问及收入如何时,这位黄姓的棉农收起钱款,无奈地摇摇头说:“去年我家种了3亩半,卖了5740元,今年还是种了这么多,卖了不到4000元,比去年少了1800多元。”傍晚时,在迎丰棉花收购点,当天最后一个来售棉的农户、来自钟祥市旧口镇六井村的贺贵平介绍:“棉花的生产成本逐年提高,今天这个售价,我们赔上劳力还不赚钱,年初,从电视新闻中得知棉花收购政策要调整,我已经将种植面积从17亩调到了10亩,没曾想结果是这样。明年什么值钱就种什么,可能会改种玉米、黄豆和花生等。”据悉,在枝江、荆州、荆门等地,小麦、西瓜套种棉花的情况非常普遍,不少农民都开始探索“作物套种”模式。
在说到棉企出路时,迎丰棉花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顺红表示:“部分棉企也面临着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确保企业效益。”“其实,我们迎丰公司也迈出了转型的第一步,投资亿元将涉足农副产品深加工领域。”李顺红预言,“在目标价格新机制下,市场之手将加大棉花加工企业分化,一部分将升级、转型;一部分将面临淘汰。”天门景天纺织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樊圣认为,棉价放开对湖北棉企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过去是国家抛售储棉,现在是向市场要棉。”他表示,凭借资金、规模、渠道等优势,大型棉企抵御风险能力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