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场创客”邹平种蘑菇韩国采摘

09.09.2015  11:10

  2015年,“创客”这一“潮词”,闯入了《政府工作报告》,然后便迅速火遍大江南北。在邹平,也有一批农业“创客”,正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

  千亩地只种韩国梨

  “成熟时一个梨有一到两斤重,是全世界最甜的梨。”如果不听介绍,许多人绝对不可能把这种来自韩国的新高梨当作梨的。

  “我们基地种植的是二代新高梨,规划总面积1000亩,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新高梨种植基地。”上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雨介绍,梨园全部采用先进的网架式“Y”型整枝技术,果树80公分定干,植株高度不超过2.5米。经过这种技术处理,果园不但透光好、不利于病害的发生,还方便打药、采摘。

  上壬科技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千亩梨园只有一个品种。张春雨说,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不同品种间交叉授粉,影响新高梨的纯正品质。

  “山东几大名梨品质纯正的不多了。为扩大产量,大量连片种植不同品种,结果交叉授粉,长出来的梨都一个味。”看到上壬科技的做法,省农科院果树专家王少敏给予了积极肯定。

  国内发菌国外出菇

  如何解决农产品出口保鲜难、技术性贸易措施严格、价格不高等问题?山东鲁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造的“国内发菌、国外出菇、鲜菇就地上市”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不失为一种有效探索。

  “现在,气温高,每月也就发一到两个集装箱,6万个菌包,到九月份以后,每个月能发十几个集装箱。”公司总经理杜青说。2011年9月,鲁中生物在韩国与外商合作成立了第一个分公司,建设标准韩式出菇大棚18栋,菌包全部从国内公司进口。

  令人欣喜的是,该公司还把这种模式逐渐复制到了日本、西欧等市场,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年可消化菌袋600余万袋,年销售收入达到2600余万元。

  多元种养模式降风险

  在邹平县青阳镇群山环抱中,有一个名为亿格林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通过多元种养模式,分散市场风险,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亿格林流转的500亩土地全部为山地梯田。受地理环境影响,这里的农民靠天吃饭的多,一旦遇到极端天气,就会颗粒无收。亿格林公司总经理王玲权衡再三,决定种植黑小麦、旱半夏和海棠。

  王玲认为,选择这三种作物,不但能分散种植风险,让收益更有保障,而且能错开农时,合理布局种植结构,使土地一年四季都有所用。最重要的,这三种植物都属于耐旱品种,适应山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种养结合,使公司市场风险进一步降低。除种植外,亿格林还成立了麻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代销鸡苗并回收成鸡。现在,亿格林每年代销鸡苗达到30多万只,养殖户已发展到了500家左右。(农村大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