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仿到创新 46岁农民用废品搞出200多发明创造
魏福盛,一位来自绣惠镇乔家村的普通农民,从2012年开始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模仿和创新了200余个科学小制作。魏福盛的随手科学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家长和孩子的喜爱。不少孩子不远千里坐4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魏福盛家中学习体验。
“科学实验室”不足20平
一走进魏福盛的“科学实验室”,电动摩天轮、无源之水、投石车、廊桥、蒸汽动力的航母……不足二十平米的工作室里随处都是魏福盛的小制作。在房顶的平台上,挂着一个长约1米宽约60公分的木板,木板的两侧写满了随手科学、身边的科学近90种作品。魏福盛告诉记者,这只是一小部分,太多了索性就不写了。这些科学制作都源于生活,开始只是想带着儿子动手模仿玩具,越模仿越感兴趣,最后不仅局限于模仿,魏福盛开始了自己的创新之路。
今年46岁的魏福盛初中毕业,但是他已经制作了200余件科学作品。从创作以来魏福盛在网上创建了一个QQ交流群,每到周五他会准时到群里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新作品。通过QQ的传播,全国各地不少网友慕名联系到他,要带孩子到乔家村亲身体验一把“创造瘾”。几乎每周末都有济南及周边地区的家长和孩子来参加活动。寒暑假期间,还有不少家庭从云南、重庆、北京、湖南等地赶来。
创作材料是废旧物品
几个冰糕棒、两个笔筒、一个转轴、几个小夹子、一根铁丝就组成了一个手动摩天轮。废旧饮料瓶、冰糕棒、一次性纸杯、废纸盒、扑克牌……这些随处可见的东西到了魏福盛手里不一会就会变成让你爱不释手的小玩具。凡是到魏福盛这里体验生活的孩子一走进工作室,都不想走了。
魏福盛告诉记者,他开始创作之路的原因是为了给儿子做个榜样,让孩子拥有动手能力。“现在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孩子实践能力。而且现在孩子的玩具都是买的,不过几天就玩腻了。但孩子自己创作的玩具不仅能满足孩子的成就感,还能激发他的动手能力。”
上午搞科技下午农耕
魏福盛不光是做小制作,他还在自家屋外挖了个沼气池,利用沼气做饭,为家里节省了不少开支。同时魏福盛家还种植了三亩有机田,有韭菜、生菜、萝卜、黄瓜等蔬菜,全部使用沼液沼渣做肥料,不用任何化学肥料。从各地赶来的家庭不光能做科学实验,还能下地采摘有机蔬菜。魏福盛招待来客的蔬菜都是自家的有机蔬菜。
魏福盛还开了一家小商店,这是全家人主要的经济收入,年收入在一万元左右。尽管家里并不富裕,魏福盛依旧花费近2000元购买一台天文望远镜。同时,还在二楼有一个房间安装了空调还准备了干净的被褥。“许多外地的家长带着孩子来了后,如果天色晚了,我就留他们住宿。”
魏福盛表示,他的灵感来源于生活,材料更是随处可见。所以他的科学实验尽量向简单方向去做,越简单越成功,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做出相同的科学实验。“一般一项发明在脑子里先要成型,到最后制作完成,成功率就会很高。我最大的希望是,通过学习有一件真正属于自己的新发明。”(记者 石剑芳 通讯员 孙春莹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