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制度 创新模式 安丘市不断提升项目建后管理水平

02.12.2016  16:39

安丘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农业资源丰富,耕地面积130万亩,是全国重要的粮食、蔬菜生产大市,是我省纳入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的73个粮食产能任务县之一。近年来,安丘市在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认真总结分析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重建轻管、产权不清、管护经费不足等问题,积极探索推行了“一规范、两模式”的管护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第一,健全制度规范,解决有章管护问题。确保千亿斤粮食项目长效运行,完善制度是关键。为避免重建轻管、前建后损的现象发生,安丘市制定出台了《千亿斤粮项目管护实施细则》,对项目产权归属、管护主体、管护标准、管护资金与管护监督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做到千亿斤粮食项目管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制度上解决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研究制定了“五不准五做到”的管理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损坏堤、沟、路等工程设施。同时,协同项目所在乡镇,对供水协会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完善,为协会独立运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奠定基础。

第二,推行“协会管理”模式,解决有钱管护问题。做好项目管护工作,经费保障是基础。对于农田设施相对集中、适宜采用集中管护的项目区,安丘市采取成立供水协会的模式,与乡镇政府签订管护协议,负责项目的正常运行与维护。农户水费价格标准由物价部门核定,包含了用电、人员工资、设施维护等费用,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有力保障了项目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以兴安街道千亿斤粮食项目为例,项目验收后移交供水协会管理,物价部门核定水费价格为每立方0.8元。2015年该项目区供水协会实现纯收入15万元,有效保障了泵站、管道、路桥等设施的维护,设施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同时,项目区每亩农田节约灌溉用水20立方米,降低灌溉成本35元,每年可减轻农民负担30多万元。

第三,推行“委托代管”模式,解决有人管护问题。做好千亿斤粮食项目管护,人员保障是支撑。对于农田设施量大面广、不适宜集中管护的项目区,采用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签订管护协议、村委会与代管员签订委托代管协议的模式,由代管员负责该村项目设施的日常管理与维护。水费价格由乡镇政府、村委会、代管员共同商定。以官庄镇项目区为例,共涉及高标准农田3.5万亩,建有泵站7座、机井260眼、出水口4500个,设施管护难度较大。项目竣工验收后,安丘市发改局引导官庄镇政府采用“委托代管”模式,将泵站、机井等交由个人代管,2013年以来项目灌溉设施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据统计,扣除用电成本、设备维修等费用,代管员年纯收入在5000元至8000元之间,农民参与代管的积极性非常高。景芝、官庄等乡镇依托该模式,将项目委托给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管理,实现了项目建后管理与精准扶贫的双赢。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1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利用一天时间,外事侨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