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班列·齐鲁号”动力足合力强前景阔

05.06.2018  20:49

欧亚班列作为一种新业态新模式,既能较为直接地推动对外贸易增长,又能够很好地融入“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推动外贸与外资、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有利于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全面加强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全方位多形式多领域开放合作,统筹推进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对外开放,在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供应链体系中处于相对有利位置。

中欧班列,作为“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自开行以来就成为我国创新开放发展模式、畅通国际物流通道、培育外贸新增长点的重要手段和成果,受到沿线各国的欢迎和支持,成为“一带一路”上亮丽的名片。初步统计,自2011年开行以来截至2017年底,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突破6000列,国内开行城市35个,到达欧洲12个国家34个城市,共有53条班列线路。班列具有“运行高速、手续简便、运期保证、安全优质、价格优惠”五大特点和优势,实行优先配车、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先放行,是名副其实的直达快运货物列车和星级物流产品。

山东是东部沿海开放大省,加快推进欧亚班列统筹发展,对于积极参与和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开放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效益,推动建设山东国际物流大通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促进作用。”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梁文跃介绍。

欧亚班列对山东意义深远作用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推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1+3+7”自贸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举措,致力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推动形成了主动开放、全面开放,陆海统筹、东西联动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极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也为世界复苏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欧亚班列对于山东而言,其重要性与战略意义显而易见。”梁文跃重点分析了以下四个方面。

加快发展欧亚班列,是实现山东“走在前列”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要求山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李克强总理要求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中继续打头阵,在国家发展中继续挑大梁”。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山东未来发展的新要求和新定位。”梁文跃认为,“走在前列”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既是应有之义,也是动力源泉和必由之路。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充分利用沿海地理位置优势,努力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是“走在前列”的重要保障,对外开放首要考虑的是国际物流大通道问题。山东对外贸易主要依赖海运,在全球经济贸易持续低迷、“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海运发展必然面临较大挑战。中欧班列是伴随“一带一路”倡议而兴起的新型跨国物流方式,以相对较低的费率大幅提高运行效率,性价比高,成为新时代适应市场需求快速变化、各省市争先发展的重要路径,成为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山东要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走在前列”,必须加快发展欧亚班列,推动陆上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完善海陆空综合立体交通运输方式,构建贸易相通、设施联通的新支撑新优势。

加快发展中欧班列,是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2017年前三季度,山东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外贸进出口3643.7亿元,同比增长22.2%,高于全省平均增幅4.2个百分点;实际投资59.8亿元,增长69.8%,占全省的20.5%,比上一年同期提高15.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取得新进展,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70.6亿元,占全省的53.3%,新签合同额在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39个。同时,山东在沿线国家正在建设各类经贸园区8家,其中,在巴基斯坦、匈牙利和俄罗斯创建4家国家级经贸合作园区,数量为全国最多。“一带一路”青岛航运指数,已经成为山东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的风向标。发展欧亚班列,正是顺应和契合了全球、地区和山东国际经贸合作的潮流与趋势,具有深厚的经济基础,展现出光明的发展前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蓬勃活力。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山东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实施方案》中提出,建设国际区域性现代物流、国家海洋经济对外合作、国际产能协作发展、国际人文合作交流和全国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示范等“五个中心”。欧亚班列直接推动国际物流多式联运发展,加强与设施联通、产能、人文、经济社会之间的合作,正是“五个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

加快发展欧亚班列,是山东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拉动山东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山东投资规模已居全国第一,今后的着力点主要是提高质量效益;消费是慢变量,而且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发展,山东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生产制造中心,但尚未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消费中心和现代服务中心,短期内提升难度较大;对外贸易虽然也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更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复苏势头强劲,山东供给侧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推动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基础更加巩固扎实,也更加迫在眉睫,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山东对外贸易潜力巨大。2016年,经过贸易便利化等系列措施的实施,山东全省实际开展出口业务企业新增7833家,创造出口544.3亿元,拉动全省出口增长6.1个百分点,这说明山东对外贸易发力后成效十分明显。

统筹发展中欧班列,是山东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的迫切需要。山东十分重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班列发展,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全省开放型经济大会讲话中也对发展中欧班列提出了明确要求。济南、青岛、临沂都已纳入了《全国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是全国纳入城市数量最多的省份。山东省已有9个市相继开通了欧亚班列,累计开行班列近500列,形成了东连日韩、西接中亚及欧洲的国际陆路通道。“但是,由于省内缺乏统筹协调,各地各自为战,单凭一个市难以把集装箱装满,更难以与重庆、四川、河南等发展较快的省市竞争,因此,线路少、没有回程、成本高、货源不足,基本上都是亏损运营。亟待整合资源要素,握指成拳、抱团发展,形成发展的整体合力。”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经贸处处长张中英坦言。

山东欧亚班列“整装待发

早在‘一带一路’倡议之前,山东省经青岛从日韩过境中亚的贸易就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张中英介绍,山东的欧亚班列发展基础较好。

根据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提供的数据,中欧班列开通三年多来,青岛、潍坊、临沂、滨州、济南、淄博、威海、日照、聊城9市积极响应号召,依托港口和铁路优势,立足本地产业和货源,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开行了欧亚国际货运班列。青岛市“青岛号”中亚班列于2015年7月1日开行,每周2列,截至2017年10月底已开行32列;潍坊市“青州号”中亚班列于2015年9月28日开行,力争每月开行1列;滨州市“滨州号”中亚班列于2015年10月16日开行,力争每周开行1列;临沂经满洲里至德国汉堡国际货运班列于10月20日开行,每2天1列;济南经满洲里至俄罗斯莫斯科国际货运班列于2017年8月4日开行,先期以两周一班开行;淄博经阿拉山口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国际货运班列,于2017年8月16日开行;威海市,潍威韩(潍坊-文登-韩日)冷藏集装箱班列于2017年9月1日开通,威海-汉堡班列2017年9月2日开通;日照市“照蓉欧”班列于2017年4月15日开行,“中亚”班列于2017年9月12日开行。

在张中英看来,尽管山东省及各市重视欧亚班列发展,采取了相关措施,但明显后继乏力,货物集聚能力弱、开行数量少、运行效益低、发展缓慢、无法形成合力,总体呈“散、乱、弱”态势,难以形成整体竞争力。“山东的济南、青岛、临沂都纳入了全国建设发展规划,是纳入城市数量最多的;中欧班列运价为航空的1/5,时间为海运的1/4,山东对中亚和欧洲贸易量充足,这些优势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亟待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重视”。

去年12月,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了欧亚班列专题调研,并形成了《统筹发展欧亚班列畅通国际物流陆路大通道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在全国已经开行欧亚国际货运班列的省市中,重庆市“渝新欧”、河南省“郑新欧”、四川省“蓉新欧”等运行情况都比较好;义乌小商品火爆欧洲货箱,需提前半月预约才能顺利搭乘中欧班列,而且相关物流企业反映,中欧班列运输货物已由初期的手机、电脑等IT产品逐步扩大到衣服鞋帽、汽车及配件、葡萄酒、咖啡豆、木材、家具等品类。报告还归纳了“欧亚班列”先进省市主要经验做法:一是高度重视,成立组织机构,二是资金支持,实施补贴政策,三是多措并举,优化服务流程。

报告明确指出,欧亚班列作为一种新业态新模式,既能较为直接地推动对外贸易增长,又能够很好地融入“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推动外贸与外资、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有利于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全面加强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全方位多形式多领域开放合作,统筹推进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对外开放,在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供应链体系中处于相对有利位置。“因此,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加快欧亚班列发展,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从而加快形成山东省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山东的优势和“欧亚班列”推进策略

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6年,山东累计进出口总值为14997亿美元,其中,对欧洲的进出口达到2343.95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量的15.6%。从全国和对外贸易主要省市情况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十二五”以来,全国和山东对欧贸易近6年来都经历了下滑-回升-趋稳的发展态势,按人民币计算全国年均下降0.3%,但山东年均增长0.1%,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进出口货物分析看,2011~2016年前五类货物分别为:第一类,重油制品,不含生物柴油;第二类,冻鱼片等海产品;第三类,机动小客车用新的充气橡胶轮胎等;第四类,集装箱(包括运输液体的集装箱);第五类,机电产口、纺织品及原料等。

对欧贸易一直是山东的传统优势市场,在市场份额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张中英强调,综合来看,山东对欧洲贸易呈现以下三个优势。

——双边贸易势头较好。 2011年以来的6年间,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山东与欧洲的货物贸易保持稳定发展,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进一步刺激了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的积极性;而随着欧盟经济的逐步回暖,又推动了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给山东的出口贸易带来了机遇。2016年出口增长6%、进口增长19.7%。从2017年上半年看,欧盟仍然是山东出口的第二大市场,上半年对欧盟的出口同比增长16.9%,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双边贸易互补性强。 一是从商品的结构上看,双边贸易主要为工业品,有很强的互补性。山东出口到欧洲的商品主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汽车轮胎、钢材、农产品、海产品等低附加值商品。而欧洲国家拥有资金、技术优势,对山东的出口商品主要以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汽车及零配件等高附加值商品。近几年,随着山东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增多,与欧洲国家的产业依存度不断提高,由传统的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变,形成了较强的产业互补。二是从2011~2016年山东对欧洲贸易前五类商品看,重油制品成为第一位,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欧洲国家,石油、天然气、矿石等资源丰富,对外出口所占比重较高,山东又是能源消耗大省,上述资源的需求量大,双方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机电产品仍然是贸易主体。 从近几年山东外贸数据分析看,机电产品一直是山东对外贸易的主导产品,占全省出口比重较高,对全省的出口拉动较强。从2017年上半年看,全省机电产品出口1821.4亿元,增长19.4%,对全省出口贡献率为35.6%,拉动全省出口增长10.1个百分点;其中,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电器及电子产品和金属制品分别增长25%、23.9%、13%和9.1%,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贡献率合计达到104.2%。同时,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6年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是欧盟的主要出口商品,分别占25.7%、16.8%和16%,山东进口欧盟部分成员国的商品中,机电产品占有相当大比重。

可以说,山东对欧洲贸易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梁文跃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延续复苏态势,主要经济体需求回升,市场预期逐步改善,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带动进口量增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助推进口、出口增长,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实施和新一轮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都为山东外贸进出口持续向好创造有利条件。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及有关部门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专题调研,并着手推进相关政策制定。”关于如何进一步统筹发展欧亚班列、从而更有力地推动山东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张中英表示,山东将根据本省实际,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大政策研究力度,加快政策推出速度。

一是组建欧亚班列运行主体。 参照欧亚班列发展比较好的成都、重庆、郑州模式,由政府牵头,组建实体公司作为运行主体,负责班列全程服务、境内外业务拓展等有关事项。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主体明确、权责明晰,避免多头管理,形成全省欧亚班列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配货的运行机制,提高运行效率,促进全省欧亚班列的良性发展。

二是整合全省欧亚班列。 对全省已经开通的欧亚班列进行整合,目前中国铁路总公司已经统一了“中欧班列”品牌,以“中欧班列”+省或市命名,取消各市命名的欧亚班列名称,建议统一冠名为“齐鲁号”,至欧洲班列命名为“中欧班列·齐鲁号”,至中亚班列命名为“中亚班列·齐鲁号”。通过整合,改变目前“各市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有利于形成整体合力,提高山东欧亚班列的国际竞争力,发挥欧亚班列对对外开放的带动作用。

三是实施欧亚班列补贴政策。 欧亚班列在初期运行阶段,由于货源不足、回空率高,班列运行处于亏损状态,为弥补亏损,支持班列运行发展,参照兄弟省份的做法,建议对整合后的欧亚班列实行财政补贴政策,补贴资金由省级财政和市级财政按照比例分摊,补贴期限暂定4年。


嘱托记在心 山东再扬帆
  嘱托记在心山东再扬帆   ——习近平主席中国山东网
前5个月山东外贸进出口7398亿元 同比增长1.9%
  记者从青岛海关了解到,今年前5个月,山东省外贸进出口73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中国山东网
小龙虾搭上中欧班列 外贸“直通车”助力互联互通
  2018俄罗斯世界杯将于北京时间6月14日拉开中国山东网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