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缘何不肯放弃希腊?日媒分析称有历史渊源
中新网7月13日电 日媒本月13日撰文称,作为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希腊一直在世界史的转折点上留下名字。如今,希腊因财政危机和退出欧元区的预期而再掀起风波。其虽是小国,但处于军事要冲,一直介入希腊事务的欧美正在为过去举措留下的“后遗症”而困扰。
据报道,“反对希腊退出欧元区”,今年7月7日在欧洲议会发表演讲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的态度非常明确。他对拒绝改革的希腊总理齐普拉斯感到愤慨,有时甚至拒接来自雅典的电话。即便如此,他仍无法对希腊置之不理。
日媒称,欧美为实现区域内稳定、介入作为思想和文化源流的希腊事务,如果要寻找这种遍布欧洲的思想源头,则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叶的德国。
“源头”在近200年前
当时,统治巴伐利亚王国(现在的德国南部)的国王路德维希一世对古代希腊抱有憧憬。这位国王在慕尼黑留下了州立图书馆和美术馆等模仿希腊神殿的大量建筑物,其也因此而广为人知。
然而,对于路德维希一世来说突如其来的新闻却是希腊摆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实现独立。1833年,他将梦想“建造理想国家”的自己的儿子送往雅典,出任第一代国王,并先后3次提供了金融援助。
当时的英法两国也支持了这一行动。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打压以同为东正教徒这一关系来接近希腊的俄罗斯。通过援助来支持希腊脆弱的财政,使其作为西欧同盟的一员来牵制俄罗斯。这一延续至今的格局的“源头”在近200年前就早已形成。
日媒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实力衰退的欧洲,成为希腊的后盾。美国认为只要能控制国土伸入地中海的希腊,就能震慑中东和俄罗斯。
美国利用“马歇尔计划”(二战后由美国时任国务卿马歇尔提唱并以其命名的“欧洲复兴计划”),以帮助战争受害地复兴的形式,支撑了欧洲经济。希腊也因此成为了作为欧美军事同盟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最前线,而地中海的克里特岛也建设了北约的军事基地。
希腊被欧美“宠坏”?
但日媒也指出,欧美的希腊政策也存在明显“瑕疵”。不可否认的是,为优先使希腊留在自己阵营内,欧美一直对希腊存在的价值观的差异以及解决结构问题的迟缓等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
美国在冷战时期容忍了希腊军事独裁政权的诞生。结果,不仅丧失了被认为从希腊萌发的民主主义,而且还使得特权阶级不劳而获的拉关系的社会和效率低下的行政组织得以保留。
据奥地利的林茨大学统计,受逃税现象横行等影响,没有体现在统计数据中的“黑暗经济”占希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分之1。明知存在这种不寻常的状况,欧洲在希腊加入欧盟(EU)和引入欧元时还是没有把关,这导致了危机的萌芽不断膨胀。
2015年1月,齐普拉斯政权诞生时欧洲曾对希腊抱有过期待。欧洲认为不讲情面的齐普拉斯总理“将向既得利益阶层开刀”。
不过,日媒分析称,已经习惯享受来自欧洲“特殊待遇”的希腊并不容易改变。而巧妙利用大国的弱点以获得更多利益的老旧的外交手法却一直存在。齐普拉斯在与欧盟的援助谈判中为了获得有利的条件打出的便是“俄罗斯牌”。
奥巴马也坐不住了
日媒进一步指出,最终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坐不住了。在希腊举行公投后,奥巴马接连通过电话攻势敦促在欧盟和欧元的框架内解决希腊问题。
7月7日,奥巴马对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为了使希腊在欧元区内实现经济再生,必须达成可持续的共识”。而在此之前的6日,其又对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有必要在各方面做出艰难的妥协”,敦促法国做出判断。
日媒分析认为,奥巴马敦促在欧盟框架内解决希腊问题有两个目的。一是不希望让美国卷入财政危机。另一个是担心如果无法将希腊留在欧盟内,地区的安全保障体系将出现动摇,而这一点对于美国来说更为重要。
日媒最后指出,克里米亚半岛、希腊、科索沃、叙利亚,欧洲和欧洲周边不稳定的地区都曾属于奥斯曼帝国。而如今这种担忧恐再次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