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沂蒙山》:用红色基因涵养文化精神
山东创排的歌剧《沂蒙山》,在北京等地演出和省内巡演,引发强烈反响。在感人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艺术情境中,用心用情用功抒写“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用红色基因涵养文化精神,让这部作品呈现出更加浓郁的经典光彩。
惟用心者,始有大成。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要让作品具备打动人心的力量,创作者需先沉下心来,才能找准“文心”所在。正所谓欲为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传世之心。
首先,用心要真。能够观照时代,扣准主题,心无旁骛,真正沉浸到现实生活中,寻找、挖掘、提炼素材,并以精湛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这一点,在《沂蒙山》剧组身上体现非常突出。主创人员曾十一次到沂蒙山区采风创作,走访沂蒙精神诞生地,同当地乡亲座谈,用心感受那些血与火粹炼的人和故事,并深深为之感动。
同时,用情要深。情境相生,一部作品若无深情,必难营造出独到的艺术意境,也必然缺乏艺术感染力。情动于中才能形之于文。编剧正是满怀深情,才能写出一段段文采斐然又感人至深的歌词。演员正是满怀深情,才能让歌声传达出人物细腻的悲欢。情真意切,最终打造出一部需要观众“带着纸巾观看”的现代歌剧。
惟有大格局,始有大气象。歌剧《沂蒙山》从策划立项,到创作排演,最后搬上舞台,始终保持着创作的大格局、高格调。
从故事情节看,里面串联着夫妻之情、母子之情,但并非仅仅为了渲染儿女情长,而是远远跳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浓墨重彩地展现人间大义和人间大爱。即如作曲,在曲调中加入包括《沂蒙山小调》等山东文化元素,并非是一种为了装点故事的“小情小调”,这些音乐与作品的宏大背景和深刻主题相结合,让人感受到的是沂蒙群众、沂蒙风光、沂蒙精神融合交响的大气磅礴。
大格局展现了新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歌剧《沂蒙山》是对沂蒙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真正发挥了以文化人、培根铸魂的作用,激励人们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更加自觉地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前段时间,《沂蒙山》进高校巡演,在大学生群体中引发强烈反响,并非偶然。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歌剧《沂蒙山》的创作也是如此。当下观看这部作品,可以让我们更生动、更深刻地了解孕育于“文化自信”胚胎中的沂蒙精神,在传承红色基因、涵养文化精神的同时,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明方向,敢担当,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永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于国鹏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