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武术比赛中国收获5金 欲想世界化还得标准化

25.09.2014  20:00

   说起亚运会上富有亚洲特色的传统项目,很少会有人提及柔道和跆拳道,这两项运动作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已从原本的日、韩两国“国技”走向世界。相比之下,中国“国技”——武术仍处于国际推广的筑基阶段。武术如何更上层楼,跳出以“入奥”(进入奥运会)论成败的窠臼,仁川亚运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视角。

  “入奥”是武术国际推广绕不开的话题,需要科学的打分标准和专业的解说   9月24日,仁川亚运会武术比赛全部结束。在套路8个小项中,中国队取得5枚金牌,此外韩国、越南、马来西亚3国分别有金牌进账,在总共30个参赛国家和地区中,有17个国家和地区拿到了奖牌。对此,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仁川亚运会中国武术队领队邵世伟说:“奖牌分散,说明各国选手水平在接近,其他国家和地区选手与中国选手的水平在接近,说明这些年我们在武术推广方面取得了效果。”   韩国队此次在武术套路项目上取得一金一银一铜,韩国代表团的亚运首金正是来自男子长拳项目,韩国武术队教练朴赞玄赛后说,大家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而且韩国的电视台也做了现场直播,这对武术运动在韩国推广很有帮助。邵世伟介绍,韩国这次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与赛前到中国备战有关。实际上这次参加亚运会武术比赛的运动员,80%以上都曾到中国“临阵磨枪”,“我们毫无保留地指导他们,过去中国一家独大,对武术的发展没有好处,”目前,中国每年还通过各种渠道向外派出武术教练近100名。   派出去、请进来,是日、韩推广柔道、跆拳道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坐落在韩国茂朱郡的跆拳道园,由韩国政府和民间共同投资修建,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韩国跆拳道振兴财团董事长裴钟信说:“跆拳道园目前运营着45个项目,无论初学者还是高手,都能找到适合的练习手段。初学者可以通过观光和体验项目了解最正统的跆拳道。”   在国际推广的过程中,武术“入奥”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武术要进奥运会,没有能分出高下的打分标准不行。”邵世伟强调。如同艺术体操、花样游泳,目前武术套路比赛裁判分成演练、动作、难度3组,彼此独立打分,不再是随意主观判断。“武术不仅要看热闹,还要让人看得懂。我们已经开始考虑培养一批专业的武术解说员。”邵世伟说。   武术推广要从“强身健体”入手,需要化繁为简的规范化改良   9月23日,亚运会柔道比赛也全部结束,日本队继广州亚运会后,再次成为柔道比赛的最大“金主”,拿到16枚金牌中的6枚。柔道作为日本的传统优势项目,自然与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分不开,日本学校尤其偏爱柔道,在初中一、二年级的武道必修课中,可选的科目有弓道、空手道、剑术等,但有超过六成的学校选择的是柔道。   柔道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成为正式项目。具备黑带水平的前日本每日新闻记者村田信彦今年52岁,他回忆说,当时孩子们会就近选择当地警察局举办的公开授课上学习柔道,但柔道真正在民众中开始广为练习“却得益于技术的标准化”。   村田信彦所说的“标准化”不容忽视,跆拳道、柔道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都进行了化繁为简的规范化改良,比如日本现代柔道创始人嘉纳治五郎就剔除了传统柔道中的华而不实和危险性比较大的动作;再如,1965年韩国将本国跆拳道9个流派统一,1972年设立的国技院,是获得世界跆拳道联盟认可的唯一合法的段位授予机构。   今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主要目的就是为走进校园,向学生推广武术创造条件。邵世伟说:“段位制的核心要求就是简洁、规范、标准,让所有学武术的人觉得不是太难,容易掌握。”邵世伟以太极拳为例进行说明,“比如杨氏太极拳有108式,对学习者来说太困难了,后来杨氏、陈氏经过简化成为24式,学习效果反响很好。”   武术诞生之初衷在于强身健体,正因为定位于“强身健体”才有更广泛的人群参与,国际武术联合会现在有150个成员,更加说明武术在世界推广要从社会功能入手,而不是去比“高精尖”。跆拳道于2000年悉尼奥运会首次亮相,金景勋在悉尼获得了跆拳道男子80公斤以上级冠军,现在他在韩国跆拳道园授课。他认为,进入奥运会对推广跆拳道固然重要,但和获得奥运冠军相比,“自己现在的工作可以帮助更多人理解跆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