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宝文同志在《大众日报》刊发访谈文章
对生命安全负责 向交通事故宣战
——访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毕宝文
道路交通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保障。
4月2日,省公安厅部署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了“对生命安全负责、向交通事故宣战”工作,紧盯制约道路交通安全的重点、难点问题,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迅速掀起高潮。日前,记者就该项工作取得成效及下步举措专访了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毕宝文。
转变固有思维 预防事故最大程度做减法
“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人民群众十分关切,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作为道路交通安全主管部门,我们深感责任与压力,必须把降低事故、减少伤亡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毕宝文说。
当前,我省驾驶人数量2322万,机动车保有量2370万,均居全国第二位;二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首位,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特别是“平安行·你我他”行动开展两年以来,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交通事故和事故造成的伤亡依然严重。面对这种形势,毕宝文认为,“必须转变固有思维,坚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大于天、交通事故可防可控、预防事故最大程度做减法的理念,向交通事故全面宣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宣战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将其作为创新深化“平安行·你我他”行动的有效载体,更新理念,抬高标尺,勇于担当,着力形成党政主导、公安推动、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目前,17市党委、政府召开会议部署,14市政府印发专门方案。全省公安机关出动警力62万余人次、警车20万余辆次,查处交通违法起数和民警人均查处违法起数均同比上升19.7%。
坚持打整体仗 推进工作尽百分百努力
加强道路交通管理,预防事故、减少伤亡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如何切实抓出成效?毕宝文认为,“各级公安机关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标本兼治、机制创新、常态长效’的工作思路,出组合拳、打整体仗。”
截至目前,全省公安机关共摸排各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11635处,提报省级督办73处、市级督办2082处、县级督办9054处。检查客车、货车、危险品运输车、校车、农村面包车、渣土车、低速载货汽车等“七类重点车辆”83.7万余辆(次),查处超员、超载、超速、疲劳驾驶、酒驾、毒驾、涉牌涉证等“七种违法行为”201.5万余起,摸排建档“七类重点车辆”62.3万余辆、“七类重点车辆”驾驶人68万余人。完成全省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安全系统建设规划,建设电子监控设备1244处。营造强大宣传声势,加大警示曝光力度,在全社会积极倡树摒弃交通陋习、抵制交通违法、安全文明出行的良好风尚。
积极推动机制创新。全省目前已相继出台了9个办法、意见,下发16个工作方案、通知。今年4月份,省公安厅制定出台《山东省道路交通严重违法驾驶人安全管理办法》,将酒驾、毒驾、年度记满12分、年内有10次以上道路交通违法记录、发生事故负主要以上责任等五种严重违法驾驶人纳入派出所管理,这在全国尚属首创。今年5月份,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会同省文明办、公安厅、教育厅、交通厅、工商局、安监局、质监局等八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依法加强对社会单位道路交通安全责任追究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压实监管部门和社会单位的责任,以机制的创新带动职责的落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偶然因素,不能完全杜绝,但通过科学管理,经过我们百分百的努力,就一定可以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毕宝文说。据统计,自4月2日至6月5日,全省110报警服务台接报交通类警情同比下降5%,其中,道路交通事故警情同比下降6%。4—5月,全省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2.14%、15.27%、8.24%,宣战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务求常态长效 构建交通安全管理新模式
“下一步,全省公安机关要按照三个月掀起高潮,半年完善机制形成常态,年底基本形成山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模式的总体设计安排,健全三个机制,推进三项建设,突出六项重点工作,努力实现三个目标。”毕宝文说。
据了解,全省公安机关将着力推动工作常态长效,健全完善“党政主导、公安推动、各部门单位齐抓共管,安全隐患滚动排查整治,重点单位和重点人员动态管理”的“三个机制”,重点推进“以城区为中心的文明规范交通秩序建设、以高速公路国省道为重点的智能交通建设、以农村地区为重点的交通安全基础建设”的“三项建设”,突出抓好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交通违法行为查处、‘七类重点车辆七种违法行为’集中整治、严重交通违法驾驶人安全管理、社会单位道路交通安全责任追究、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警示”为主要内容的“六项重点工作”。
“事故预防工作既是一场攻坚战又是一场持久战。”毕宝文表示:“我们力争通过一个时期的集中整治、奋力攻坚,努力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明显下降、不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公共安全事故、公共安全监管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的‘三个目标’,为维护全省公共安全形势稳定作出新贡献。”
(来源:2015年6月9日《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