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政系统扎实开展“解忧暖心传党恩”行动
为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按照民政部部署,4月初,山东省民政厅在全省民政系统部署开展了“解忧暖心传党恩”行动。
以走访慰问“丈量民情解民忧”
各级民政部门党员、干部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中的特殊困难群众开展走访慰问,包括面临较多困难的重病、重残人员以及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党员、老党员、烈士遗属等。结合走访慰问,详细了解掌握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了解走访对象生活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需求,广泛听取意见,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截至4月底,山东全省共走访慰问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中的困难群众17973人,其中生活困难的党员、老党员644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1468人,支出资金279.3万元,通过走访慰问,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政策性问题171个,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解决困难群众个案性问题166个,切实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困难群众手中。
以数据比对“预警风险兜底线”
山东省民政厅通过多部门数据比对,及时预警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与扶贫、医保、退役军人等部门建立数据比对机制,对未纳入民政社会救助保障范围的易致贫返贫人口进行摸底排查,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巩固拓展兜底脱贫成果。
与扶贫部门开展定期数据比对核查,持续推进贫困人口排查工作。与医保部门建立了个人自负医疗费用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将自负费用较大人员名单推送至基层,指导基层按规定落实相关救助政策。
与山东省退役军人厅开展数据比对,筛查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中的退役士兵、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现役军人直系亲属、在乡老复员军人、伤残军人等45016人,全部下发基层,指导做好情况排查、走访慰问工作,切实做到主动发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以服务提升“传递关怀送温暖”
山东省不断提升社会救助保障和服务水平,自2021年1月1日起,将城乡低保对象、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保障标准在2020年底基础上再提高10%。保持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持续落实好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单人保”政策和低保渐退、收入扣减等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全面落实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提高临时救助时效。探索加强“物质+服务”救助模式,指导各地按照“五有”(有照护协议、有服务标准、有定期探访、有动态管理、有应急预案)工作要求,压实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责任。率先开展特困人员监护试点,兜牢兜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底线。在全省部署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最美照护人”推介活动,大力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营造关心关爱特困人员浓厚氛围。开展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优秀项目评选活动,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
以改革创新“打通堵点提质效”
山东省持续推动社会救助领域改革创新,打造全国一流的“救助全覆盖、五级全贯通”智慧救助系统,汇集了11个部门(单位)42项数据,实现了12个救助职能部门的31个救助事项“一门受理”,核对系统联通17个部门、50类数据,实现“一键核对”。
山东全省136个县(市、区)全面完成县级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委托下放乡镇(街道)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社会救助服务效率。在乡镇(街道)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实现了急难临时救助24小时先行救助,进一步提高了社会救助效能。
山东省各市在积极推进规定动作基础上,围绕“解忧暖心传党恩”主题积极打造当地特色亮点。滨州市完善“e家大救助”,对社会救助业务进行全流程再造,进一步方便困难群众;东营市利津县试行“医疗阳光救助”,为全县特困人员、孤困儿童等建立“医疗绿色通道”;济宁市打造“济时救”工作品牌,联合12部门健全困难人群监测预警机制;泰安市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泰好办”自助服务终端,困难群众可自助申请社会救助业务,实时查询办理进度,查阅救助政策;威海荣成市通过“威救你”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对医疗支出大的人员进行逐一排查核对,由被动申请变主动救助;潍坊市发起“点亮乡村•光彩照明”主题公益活动,向全市9000多个村(居)和部分困难家庭捐赠太阳能智能庭院灯,以实际行动温暖民心。(完)
[ 编辑:张建波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