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当今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千变万化,要适应形势,注重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推进理念、手段、方法的创新。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宣传工作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新规律和特点,为我们深入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我们国家,民族团结就像阳光、空气和水,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要像阳光普照那样,在全社会不留死角地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要像净化空气那样,坚决反对一切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行;要像保护水源那样,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各族干部群众都要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抓好民族团结,载体和方式十分重要。《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这些老电影,《北京的金山上》《阿佤人民唱新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些老歌曲,影响和感动了几代人。新中国成立之初,拍电影、写歌曲,就是载体的创新。这些年,也有一些好的书籍、电影、歌曲和节目,但总的说还不够,要多一些,再多一些。当今,媒体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千变万化。老年人更习惯听广播、看电视、翻报纸,年轻人更喜欢看微博、微信、微电影,小朋友则更容易接受卡通、动漫、游戏。我们要按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要求,根据不同群体的信息接受习惯,顺应网络时代宣传工作的新趋势,抓住喜闻乐见这个核心,树立人文化的理念,运用大众化的方式,打造实体化的载体,推动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创新发展。
要树立人文化的宣传理念。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改变单一的“漫灌式”宣传教育,针对不同受众的特点,多做“滴灌式”的宣传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地方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特别是不同民族的心理特点,以当地群众可以接受、乐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从宣传主题到口号标题,从具体内容到表现形式,都要把准各族群众的脾性,都要切实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要多讲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疆土的历史,多讲少数民族为巩固边疆、保卫祖国、守边固边作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少数民族的自豪感、荣誉感。
要多运用大众化的宣传方式。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形势,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充分掌握自媒体时代海量信息的极速传播形式,将一张张宣传展板变成一个个二维码,多运用微信、微博等工具,让民族团结进入每一台信息终端。让各民族群众一同参与民族节庆,在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加深了解的同时,与少数民族同胞增加来往、增进感情。对青少年学生,要进行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知识方面的教育,使民族团结进步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要大力打造实体化的宣传载体。将宣传教育资源向基层、社区倾斜,向普通民众贴近,创建一大批能起示范作用的社区、乡村、单位、学校、连队和寺院,推进创建活动向纵深推进。要设置可量化、可考核的指标,建立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规章制度。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都要嵌入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要进教材、进学校、进课堂。
网络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善加运用。要加强研究应用,坚持疏堵结合,亮出底线,画出红线,严厉打击利用网络造谣生事、挑动民族情绪的行为,鼓励有利于密切各民族感情、增进各民族了解的做法,把网络建设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平台。(来源: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主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创新观点面对面》)
编辑:李真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