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华厅长在中国水利报发表署名文章《适应新常态 展现新作为在更高起点上开启齐鲁治水新征程》

27.08.2015  15:55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又面临“三期叠加”等多重挑战,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水利改革发展,构建山东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持续增强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保障能力,是当前山东省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 

   抓牢严格管理水资源这一根本职责

  水短缺是制约山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严格管理水资源,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是法律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根本职能,更是推动山东长远发展的战略之举。

  坚持节水优先,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把节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全过程,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形成节水型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大农业节水力度,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挖掘工业节水潜力,加快高耗水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步伐;加大城市生活节水工作力度,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鼓励并发展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目前,全省建成陵县、邹平2处国际先进水平粮食作物高效节水灌溉试验区,启动2处粮食作物和3处经济作物高效节水灌溉试验区建设,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到5600万亩。2014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06.75亿立方米(不含非常规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11.3立方米,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0.62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连续11年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不增水,节水总体水平领先全国。

  建立倒逼机制,全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三条红线”的硬约束作用,形成促进用水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倒逼机制;建立完善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控制缺水地区发展高耗水产业和项目;建立“巡查”“稽查”“督查”三项制度,维护良好的用水秩序。连续两年在国务院组织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遵循人水和谐,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自觉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各方面,融入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各环节。完善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逐步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有序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加快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力争用五年时间将现状浅层地下水超采量全部压减,深层承压水超采量压减50%,全省浅层超采区面积逐步减小。

   补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短板

  水利工程是支撑“四化同步”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支柱性工程。尤其在新形势下,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既是补齐水利设施短板的应有之义,更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举措。应抓住机遇,努力构建山东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

  加快构建现代水网。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干线通水和胶东调水工程试通水成功,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和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加快实施,市域水网和县域水网建设强力推进,将有效提升区域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能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长江水、黄河水与当地水联合调度,库河湖相连,城乡统筹一体的现代水网体系,力争全省年供水能力达到310亿立方米,基本满足一般年份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加快治理防洪薄弱环节。集中力量打好中小河流治理五年攻坚战,使重点河流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重要河段达到50年一遇。加快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下河流防洪薄弱环节治理,确保3~5年内完成治理任务。突出抓好大中型病险水库、病险水闸及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积极做好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重点任务。

  加快推进雨洪资源利用。2014年省政府作出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的部署,综合采取大中型水库增容,新建山丘区水库、平原水库等七种途径,提高雨洪资源蓄用能力,2014—2016年实施一期工程,2017—2025年实施二期工程,匡算总投资642.87亿元,规划新增兴利库容35.14亿立方米,新增年供水能力38.64亿立方米。加快实施进一步治淮,从整体上提升区域防洪减灾能力。加快规划建设防潮工程体系,实施千里海堤工程,尽早建成与城乡发展相匹配的防洪工程体系。

  加快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高标准实施6批189个县次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在建小农水重点县数量达到102个,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发展到7650万亩,“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6390万亩。

  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扩建一批水源工程和平原水库,联网改造升级单村、联村供水工程,推广德州、潍坊等地集中规模供水经验做法,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今年年底前将完成“十二五”规划建设任务。届时,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95%,53个县(市、区)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启动实施“十三五”巩固提升规划,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的农村供水新格局。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加强泰沂山区、鲁西北平原风沙区、鲁东低山丘陵区和易灾地区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加快坡耕地综合整治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力争到2020年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0%以上。   

   强化水利改革这一战略举措  

  当前,水利改革正处在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唯有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要活力、要推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和深层次矛盾,才可为水利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山东省水利厅制定出台《深化水利改革实施方案》,确定“水利改革20条”,力求早破题、早见效。

  深化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好“放权”和“放活”两篇文章,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加强行业指导和后续监管。逐步理顺事权关系,合理划分省级与市级、县级水利事权。行政审批事项清单、行政权力清单和部门责任清单已经省政府公布。

  深化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坚持两手发力,以政府为主导,健全公共财政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发挥市场作用,敞开大门办水利,制定出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准公益性项目投资与经营管理的社会化、多元化。

  深化水资源管理改革。探索建立水权转让交易制度,选择一市三县启动水权水市场制度建设试点,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选定2个县启动多水源供水地区区域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科学核定水利工程综合供水价格。系统总结推广禹城市、安丘市、博兴县、沂源县、莒南县等5个县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步伐,逐步建立起工程配套、产权明晰、水价合理、计量收费的农业用水管理体系。

  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四制”管理,推行水利工程项目法人招标、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模式。规范招标投标管理,完善水利工程交易平台。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选择15个县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30个县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改革试点,探索财政资金购买水利公共服务,推行水利工程专业化、物业化、社会化管理。 

   夯实作风建设这一重要保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省水利厅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教育引导广大水利系统党员干部增强责任、全局、实践、创新、团结、纪律和廉洁七种意识,以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实绩作为衡量和检验作风建设成效的唯一标准。

  抓实。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水利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结合起来,发扬钉钉子精神,实行重点工作厅领导分片包干制度,建立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旬报、沟通、告知和约谈“四项制度”,逐级砸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两年来,在全省水利系统部署开展“同业对标、争先进位”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抓严。从今年开始,省水利厅对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属各单位开展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激发和调动各级领导干部投身水利改革发展的积极性。

  抓紧。建立以责任分解、监督检查、考核问责为核心环节的督促检查机制,完善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月报制度,加强节点控制,定期调度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完善对策。

  抓细。对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认真对待,逐项细化分解任务。特别是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逐一明确工程前期工作、建设节点目标和责任分工机制,倒排工期,在保证质量和安全前提下,确保如期优质高效完成目标任务。对水利重点改革任务,逐项制定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强分类指导、督办实施和检查评估,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