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六姐妹"之一伊淑英老人昨逝世 享年91岁

22.06.2016  16:17




  大众网6月22日讯 据蒙阴县委宣传部官方微博消息,6月21日,著名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唯一健在的伊淑英同志因病于2016年6月21日16时30分与世长辞,享年91岁。伊淑英与张玉梅(已故)、杨桂英(已故)、伊廷珍(已故)、冀贞兰(已故)、公方莲(已故)五位老人被尊称为“沂蒙六姐妹”。孟良崮战役期间,六姐妹组织村中妇女积极支前,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英雄已去,精神永存。向支前模范致敬,不忘沂蒙六姐妹,不忘沂蒙精神。

  “沂蒙六姐妹”是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老区涌现出的一个女英雄群体,她们居住在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分别是: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



  在1947年的莱芜战役中、淮海战役中,特别是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六姐妹不分昼夜,在村干部和民兵都上了前线的军支前重担,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为部队纳军鞋、护理伤病员等。据不完全统计,在孟良崮战役期间,她们带领全村为部队烙煎饼15万斤,筹集军马草料3万斤,洗军衣85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等等,为革命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沂蒙六姐妹”由陈毅元帅命名。1947年6月10日,当时鲁中军区机关报《鲁中大众报》以《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为题,报道了这支模范群体。从此,“沂蒙六姐妹”的名字传遍了整个沂蒙山区。

  2009年,一部以她们为原型的电影《沂蒙六姐妹》作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在全国公映,再一次感动了全国观众。2011年5月23日,“沂蒙六姐妹”纪念馆在蒙阴县烟庄村开馆。

“沂蒙六姐妹“绣红旗(资料图)



  “六姐妹”简历

  伊淑英: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人,1925年出生,汉族。她出身贫寒,家人为革命牺牲成了孤儿,为人家当过童养媳。1941年17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全村抗战时期入党的第一个女党员,组织本村妇女积极开展抗日斗争。1943年春到蒙阴县城郊区帮助开展对敌斗争。孟良崮战役期间,她和该村其他五姐妹积极拥军支前,筹军粮、做军鞋、送弹药,为战役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1950年在野店区担任妇代会长,一年以后,她回到烟庄小乡从事妇女工作。60年代中期得胃病住院,病愈后不再从事妇女工作,但是积极过问协助乡村工作。

  伊廷珍,中共党员,汉族,1926年7月4日出生,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人。1941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烟庄村副村长和识字班班长。伊廷珍是“沂蒙六姐妹”中唯一的军嫂。孟良崮战役期间,伊廷珍等六姐妹组织村中妇女积极支前,为部队筹粮草、运弹药、摊煎饼、做军鞋,给子弟兵当向导,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建国后,伊廷珍和其他姐妹帮助村两委干好工作,多次为解放军纳鞋垫,寄慰问信,继续关心和支持部队建设,被评为“爱国拥军全国十大新闻人物”,被山东省妇联、省民政厅、省军区命名为“山东红嫂”、山东省“十佳兵妈妈”。伊廷珍于2015年11月3日与世长辞,享年89岁。

  张玉梅:1928年出生,汉族,祖籍山东新泰。父亲是一位老革命,老党员。为躲避反动派的搜捕,张玉梅13岁那年全家来到烟庄。1947年任蒙阴县烟庄村村长,在村里做妇女、青年团、儿童团的工作。孟良崮战役期间,她和该村其她五姐妹积极支前,筹军粮、做军鞋、送弹药,护理伤员,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后,她积极组织妇女办识字班、读报班。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带领全村妇女参加集体劳动,整山治水,为村中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现在还是多家部队的名誉指导员。4月15日与世长辞。

  杨桂英:汉族,生于1925年,祖籍山东新泰。16岁嫁于蒙阴县烟庄村农民共产党员公东山(1938年入党)。受丈夫的影响,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村妇救会长。孟良崮战役期间,村中男干部都上了前线,她和其他五姐妹动员全村妇女、儿童为解放军运弹药、烙煎饼、做军鞋、洗衣服、护伤员。解放后,杨桂英继续发扬战争年代光荣革命传统、积极为党工作,一直担任党支部委员、妇女主任至1992年65岁高龄。期间,全村没有发生违纪超生现象,曾先后被评为蒙阴县劳动模范和临沂地区计划生育先进个人。杨桂英于2002年6月因病与世长辞。

  冀贞兰:1929年出生,汉族,蒙阴县高都镇西高都村人。1943年在西高都村参加组织妇女识字班,17岁时嫁到野店镇烟庄村。孟良崮战役期间,她和该村其他五姐妹为支援前线打胜仗,组织妇女凑军粮马草,做军鞋,送弹药,为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解放后,由于身体状况不佳,一直从事家务活动。她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党的改革开放政策。2009年9月逝世。

  公方莲:汉族,生于1924年,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人。孟良崮战役期间,她和该村其他五个姐妹积极组织妇女拥军支前、筹军粮、做军鞋、送弹药,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后在村里做过妇女工作。公方莲于1976年8月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