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李沧区司法局多措并举 努力推动县域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发展

13.09.2016  10:09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司法局按照“突出重点,增加亮点,多干实事”的总要求,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强化队伍建设,创新服务措施,努力推动县域司法行政工作走在前列。2014年以来,青岛市李沧区司法局连续两年在全区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2015年在全市科学发展观考核中并列第一,并先后获得全省法治创建先进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集体二等功、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一、打造过硬队伍新风尚。培训强脑,建立集提升培训、专业培训、技能培训三位一体的综合培训体系,分层分批对全区司法行政工作者150余人次进行培训。建立公共服务实训基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组织新任公务员深入到服务窗口进行轮岗;先后组织李沧区司法行政干警素质能力培训班、司法行政工作业务提升培训班;邀请专业教师开展为期半年的三级心理咨询师技能培训课,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者在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技能。立制强军,提高执行力,制度是保障。李沧区按照“依法建制”的指导思想,把建章立制作为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先后建立了《党员集中学习制度》、《李沧区司法局领导班子分工责任制》、《李沧区司法局纪律制度》等10余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司法行政队伍行为。铁律强身,打铁还需自身硬,为适应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李沧区完善社会监督、机关监督、窗口监督三大监督体制,打造司法行政党员干部队伍标准化监督体系。在全局开展“庸懒散慢拖瞒”问题大整治活动,加强对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等窗口单位的监督,定期组织法律工作者开展依法治国教育活动,督促广大党员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法、心中有戒。
      二、打造普法宣传新标杆。抓牢硬指标,制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和“法治政府”创建考核细则及考评量化体系,将创建活动的11项80条任务,逐项逐条分解到37个单位部门建立奖评考核机制,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和“法治李沧”创建活动与各项评优评先活动相挂钩,将普法专项经费列入区级财政预算。创新试点将国家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工作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此种做法被青岛市推广。抓住关键点,紧抓“关键少数”学法考法,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推出“李沧区干部法律法规学习测试系统”,全区2000多名领导干部参加网上法律考试,通过率达到100%。青岛市政法委书记徐学武对李沧区采用网络科技平台抓普法作了肯定性批示。抓好接地气,在社区开展法治创建活动,以亲民、便民的形式,将法治宣传融入百姓日常,打造李沧区大枣园社区省级法治文化基地,“枣园模式”在全市推广。打造李家上流社区“五零”“双无”社区,2016年1月被司法部、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三、打造法律服务新亮点。创建综合法律服务平台,2015年5月,创建综合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通过线上、线下服务运行模式,打造法律服务“信息圈”,中心总面积750平方米,集合法律服务、社区矫正、人民调解、法治宣传教育等多项功能,同时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实现法律服务在线预约、咨询、申办,为群众提供一站式、高效率的便民平台,建成以来已接待群众3000多人次。省司法厅厅长王本群对李沧区的中心建设给予批示肯定。法制网、凤凰网等关注宣传报道。创新第三方化解机制,自2014年以来,制定《李沧区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实施意见》,创新探索律师参与第三方调解机制,成立参与律师涉法涉诉人才库,服务青岛北客站回迁、旧村改造等重点项目,参与化解案件、出具法律意见书,充分发挥律师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创建法律援助国家级示范窗口,打造覆盖全区的“半小时法律服务圈”,创建27个法律援助工作站(便民岗),116个社区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点,进一步放宽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重点做好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军人军属等群体法律援助工作,探索“电话预约、上门服务”服务模式。设立交警、法院的便民岗和在律师事务所的受理点,推行即时受理、即时审批、即时指派、案件回访、质量评查“一站式”服务,李沧区法律援助中心被授予“全国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示范窗口”。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1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利用一天时间,外事侨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