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生态养殖技术
河蟹生态养殖技术,就是在淡水生态系统内,遵循淡水生态学原理进行河蟹养殖的方法。通过人工营造并维护好养殖水体生态系统,使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尽量趋于平衡。该技术充分考虑各种水体对养殖品种、投放比例的承载能力,能够对因过度开发养殖水体资源而被破坏的水域环境进行有效修复,所产河蟹产量高、规格大、品质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具有很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概括起来就是“种草、投螺、稀放、配养",其中"种草”、“投螺”是基础,“稀放”是前提,“配养”是手段。该技术保证了养殖水体生态系统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平衡,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 增产增效情况 】 河蟹大规格比例(150克以上)较非生态养殖可提高25%以上。各水体类型,亩产河蟹增重在5%-10%之间,仅河蟹一项平均亩增效益就可提高10%。加上混养鳜鱼、青虾、细鳞斜颌鲴等带来的额外收益,总体亩均增效可提高20%左右。 【 技术要点 】 1.池塘类型 (1)池塘选择与处理标准塘池深3米,有效蓄水深度2.5 米,坡度1:5,池底中部微高,约高于周边0.5米,高出部分约占塘底部面积80%,横截面呈微W形,池底淤泥厚度低于0.3米。 精养池塘在早春一般每亩用120-150 千克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对水草螺蚌等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的池塘,一般不作处理,但在冬季干冻、曝晒一个月。 (2)防逃设施设置用0.7 米高的加厚塑料薄膜在边埂内侧围栏,薄膜埋入土内0.1米,高出土面0.6米。 (3)池塘环境调节 ①水草栽培,2-3月栽种伊乐藻、小黄草,亩栽48千克(其中伊乐藻35千克、小黄草l3千克);3-5月分期播种苦草,亩种苦草籽100克;在河蟹生长的夏季阶段,移栽金鱼藻和轮叶黑藻,亩栽185千克(其中金鱼藻占70%),在池塘水体中形成至少三种以上的水草种群。确保水草覆盖率在中后期达到60%以上,以便在夏季高温时,使河蟹处在最适生长温度25-30℃之间,有效降低河蟹积温,利于河蟹蜕壳生长,同时提供适口的天然植物性饲料。②螺类投放,清明前每亩投放螺蛳160千克。确保河蟹从蟹种到商品蟹生长过程均有适口的鲜活天然动物饵料,既可节约人工配合饲料,又可确保河蟹的生长。同时,能够清除残饵,提高水体的自体净化能力。 (4) 苗种放养 ①蟹种放养时间宜在上年的11-12月底和当年的2月底至4月初,以初春放养更为适宜,放养水温4-10℃,应避开冰冻严寒期。放养密度为每亩1龄蟹种350-500只,蟹种规格每千克120-200只,要求规格整齐,无断肢,无性早熟。蟹种放养的初期,在池塘的深水区,设置暂养区,将蟹种先放在暂养区培育到4月底至5月初,待池塘的水草生长和螺蛳繁殖到一定的数量,再将蟹种放入池塘中。②配套品种放养,3月亩放鲢、鳙鱼(2:1)20 尾,规格0.25 -0.35千克/ 尾;5月亩放0.25 千克抱仔青虾,利用其繁殖的小虾作为蟹的优质活饵,同时青虾可有效利用部分残饵,保持水质。6 月亩放4-5厘米鳜鱼苗种10-20 尾,以有效清除养殖过程中野杂小鱼,减少与河蟹争食。 (5)池塘管理 ①水质凋节,从3月放种时水位0.5-0.6米开始,4月后随着气温上升,视水草长势每10-15天注水一次,使水位上升10-15 厘米;7-8月保持水深1.5 米,9-10月1.2 米。养殖过程中,只通过水泵加注新水,弥补水分蒸发和渗漏,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节,不作水的交换。②投饲管理,前期3-4月投喂配合饲料,再搭配少量小野杂鱼,蛋白质含量30-35 ,投饲量占蟹重20%-25%;5-6 月以动物性饲料投入为主,投饲量占蟹重8%-10%;7月以植物性饲料南瓜、小麦、玉米为主,小鱼为辅,投饲量占蟹重5%-10% ( 动物性饲料占其中lO%-15% );8-9月,以动物性小野杂鱼为主,辅以南瓜、小麦、玉米等,投饲量占蟹重5%-8%。6-9月投饲量根据天然饵料和天气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吃饱吃好。③病害防治,早春因水质清瘦,防治青苔,施用“青苔净”,在晴天的中午用喷雾器喷杀。不使用国家规定的禁用药物。生态养殖病害的发生率较低,平常注意谓节,pH保持在7.5-8.8。平常投喂的每100千克饲料中加大蒜头3-5千克,以防止肠道疾病的发生。 2.河沟类型 (1)水体类型选择根据河沟水体的结构特点,分为宽浅型和窄深型两种类型。宽浅型河沟是指水体中平均水深1.5 米以上的面积占总水面约40%以上,水体浅滩多,比较宽阔,选择以养蟹为主;窄深型河沟是指平均水深1.5米以上的面积占总水面约40%以下,水体浅滩较少,水体较深,选择以养鱼为主。 (2)水域环境修复对于窄深型河沟采用池塘养鱼的方法,用网片分段主养鱼类。该类型养鱼产生的水体营养物质,通过河沟水体的微流动进入相连的宽浅型河沟,再被其中种植的水草吸收。两种类型各取所长、相互补充,使整体水域达到生态平衡。 水草栽培:2-3月栽种伊乐藻,亩栽种50千克;3-5月分期播种苦草,亩种苦草籽100克;在河蟹生长的夏季阶段,移栽金鱼藻和轮叶黑藻,亩栽种300千克 (其中金鱼藻占90%),在水体中形成至少三种以上水草种群,确保水草覆盖率在中后期达到60%以上。水草种植主要选择在1米以上的浅水区。水草品种选择上主要采用金鱼藻,在水草结构中占绝对优势种群。种植初期一般采用网片进行围种,以防在水草没有完全着泥生根时被蟹破坏。伊乐藻和金鱼藻种植方法一般采用固着种植法,即用底泥将水草一部分茎固着在水体底部,以防止被风浪带走,尽快促进其生根生长。 螺类投放:清明前,以1.5米以上浅水区有效水面计算 (取各水面总面积的50%为标准),在宽浅型河沟每亩投放螺类300千克。均匀地撒在浅水区,不能在局部区域堆积,以防食物不够和底部局部区域耗氧过多缺氧而死亡。 (3)苗种放养 两种河沟类型苗种放养情况见表1。 表1 良种河沟类型苗种放养情况 养殖品种 宽浅型河沟 窄浅型河沟 数量(尾/亩) 规格(千克/尾) 数量(尾/亩) 规格(千克/尾) 白鲢 30 0.5-0.6 100 0.5-0.6 鳙鱼 15 0.5-0.6 50 0.5-0.6 细鳞斜颌鲴 80 0.05-0.1 / / 鳖 3 0.05-0.1 3 0.05-0.1 河蟹 220 160-240只/千克 30 160-240只/千克 鳜鱼 10 4厘米 10 4厘米 青鱼 / / 5 5.0-6.5 草鱼 / / 10 1.5-2.0 鳊鱼 / / 50 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