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区提高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 助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30.03.2015  15:09

  近年来,泰安市泰山区立足区位优势和农业特点,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始终坚持以沼气建设为中心,配套改厕、改厨,将沼气建设与果、畜、菜等特色农业发展相结合,利用沼液对果蔬叶面喷施、沼渣肥田,提高了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在农业内部形成了“秸秆→养殖→沼气→沼肥→种植→养殖”的循环经济链条,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

  一、服务体系为后盾。利用广播、板报、赶科技大集等多种形式,向农户广泛宣传沼渣沼液在种植、养殖方面的应用,宣传现阶段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氛围,为群众广泛参与、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条件。全区建立了1个区域服务站,80多家村级服务网点,沼渣沼液抽运车40多辆,农户只需缴纳服务费用,即可享受进出料、维修、日常管理等服务。 在进出料时节,服务网点将所抽取沼渣沼液集中向企业出售,有效地将养殖户与企业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沼渣沼液利用率。

  二、“畜—沼—果”种植模式为依托。随着循环农业的深入发展,我区在种植果、菜、粮、茶的基地大力推广“畜—沼—果(菜、粮、茶)”模式。以农户为单元,把沼气池建设与畜禽舍、果园或茶园、菜地等结合起来,形成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模式。有效的将种植业、养殖业和能源综合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养殖业所产生的废弃物转换生成可再生能源沼气和有机肥料,既解决了农村燃料问题,又可以把沼渣沼液加工成有机肥料,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

  三、种植基地为支撑。随着人们对沼渣沼液综合利用认识的不断提高,自觉利用沼肥喷施、浸种、追肥的农户日益增多,形成的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沼渣沼液利用+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循环发展模式的示范基地不断增多。种植基地使用优质沼肥,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的同时,从源头上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量。泰山区不断努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有效的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民增收。(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