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三村是咋“靓”起来的

16.01.2015  09:18

  1月11日,74岁的郭来柱,在自己家门口一眼就认出了山东黄河河务局派驻的第一书记工作组。他像见了亲人,上前紧紧拉住组长岳修庆的手:“村里安了太阳能路灯,再也不用摸黑外出了,还省了电费。如今自来水通了,健身广场有了,路也畅通了,卫生室也建起来了,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哩!”

  郭来柱是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刘垓村村民。像郭来柱这样,该镇刘垓村、孟堤口村、牛吴村村民,都感受到近3年来村里变“靓”了。

  2012年3月,山东黄河河务局派出由岳修庆、秦涛、孙青松组成第一书记工作组,帮包这3个村。“山东黄河河务局筹资260余万元,用来改善帮包村生产生活设施。我们建设完成了3个帮包村的办公场所、卫生室及文化室和农家书屋;把3个村总长3.8公里的街道修成砼道路,3个村安装了122盏太阳能路灯缆……”岳修庆说。山东黄河医院为3个帮包村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免费查体,赠送2万多元的药品。

  “在起初进村调研时,我们发现这3个村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地少缺人’。”岳修庆说,孟堤口村、牛吴村、刘垓村是“沿黄三村”,人均耕地不多,有的村甚至在对面河沿还有耕地,且质量不佳。这导致村里绝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村里只留下老年人、妇女和残疾村民种地。

  “我们工作组决定在这3个村搞土地流转,让致富能人办合作社,带动大家一起富裕。但这一想法真正推动起来却遇到了难处。人均耕地少,这让村民们把自己的土地攥得更紧了,谁也不愿意把土地流转出去。”孙青松说,“后来,在岳组长的建议下,我们先从孟堤口村搞试点,让贫困户们都参与进来,只要贫困户们能富起来,其他村民肯定就相信我们了。”

  得知第一书记要扶持搞合作社后,孟堤口村在外务工的村民孟兆前,决心回家乡发展。在第一书记工作组的帮助下,孟兆前申请注册了阳谷县农鑫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随后,全村200多户近70%的农民加入到了合作社中,其中30多户贫困户也在合作社找到了用武之地,一年多时间就脱贫致富了。

  孟兆兰因腿部残疾,无法外出打工,把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后,他成了合作社的重点扶持对象。孟兆前说:“第一书记告诉我,我办的合作社应当是一个扶贫项目,所以不能忘了贫困户们。我虽然是合作社理事长,但是长期在外打工,种地不是太懂,但是孟兆兰他们却从没离开过土地,所以每次有专家来指导时,我都首先想到孟兆兰他们,而且还会定期让他们外出学习。如今,孟兆兰已经成为合作社的技术员了,还肩负着管理合作社成员的任务。”

  孟堤口村的合作社搞得有声有色,“以强带弱”这一脱贫致富模式,在另外2个村开始推广。牛吴村15家困难户,流转土地40亩,在4位种植能手的带领下,准备建大棚种香瓜的物料,是第一书记工作组给争取资金购买的。

  岳修庆告诉记者,为了让更多村民富起来,他们通过各村的情况,因地制宜,分别为其制订了各自的致富路线。

  在扶持资金的利用下,孟堤口村扩大了300多亩的西瓜种植,还增加了山药的种植面积,目前已达200多亩。牛吴村低洼地多、水源丰富,第一书记工作组发现,该村莲藕种植已有传统,随即投入资金,增加莲藕种植规模。刘垓村在第一书记工作组的帮助下,新增建设了20多亩蔬菜大棚,同时,工作组从省农科院引来新的蔬菜品种,并派技术人员指导种植。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该村蔬菜从原有的单一品种发展到多品种,产量显著提高,目前,每亩大棚纯收入比以前增加3000多元。

  为帮助村民解决生产中的资金困难,第一书记工作组在刘垓村设立了互助资金。争取上级资金14万元,村民凑了6万元,组成了互助资金。村民在发展生产中遇到资金难题,可申请无偿使用1万元的互助资金1年。去年春天,村民刘金红利用1万元的互助金,新建一个大棚,年收入1.5万元。(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