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要像海绵一样充满弹性

23.05.2016  11:24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介绍铺设了透水砖的千佛山南路11号院。 王学鹏摄

    ◆本报记者周雁凌 季英德 王学鹏

  泉城济南,最著名的景观当属那些大大小小的泉了。

  而每年春季,受干旱影响,济南地下水位会大幅下降,众多泉水出现停喷或喷涌无力现象,时刻绷紧着每一位泉城市民的神经。除了节水保泉、增加补源,还有没有更好的举措?

  投资79亿元,打造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用水时“放水”的海绵城市,成了济南市保护和恢复泉城特色的又一重要途径。

  入选首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济南市按照“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城市功能要求,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推广PPP模式,计划总投资79.26亿元,以试点区域建设为契机,统筹实施城市水、园林绿地、道路交通、建筑小区等系统建设,构建山、泉、湖、河、城相融合的城市水生态系统。

  缺水泉城能否不再喊渴?

  素有泉城美誉的济南市,南倚泰山,北傍黄河,山在城中,湖在闹市,泉在房前屋后。穿行于济南市区,但见群泉涌动,润泽万家,湖光山色,美不胜收。金代大诗人元好问曾发出“羡煞济南山水好,几时真做济南人”的感叹。

  然而,谁能想到,济南却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济南城区属于北方坡地与平原构成的复合型城市,典型的季风性气候,年降水量只有600毫米~700毫米,人均水资源只占全国人均水平的1/7。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济南城市规模不断扩张,1949年~2011年这62年间,城区面积扩大了约10倍,路面硬化面积也在加大,导致降水时容易出现“马路行洪”现象。根据已完成的中心城防洪、排水防涝能力风险评估,目前城区易涝点达93个,内涝高风险区为79平方公里,63%管线不满足两年一遇的标准,治理城区内涝迫在眉睫。

  此外,由于城市规模快速扩张,泉域补给区硬化面积增加,使得降雨入渗条件变化,减少了泉域地下水的降雨入渗补给量,保持泉水持续喷涌的压力变大,甚至群泉会再次面临停喷的危险。

  如何有效解决城区内涝问题保持泉水持续喷涌?由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联合开展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为济南保护和恢复泉城特色、修复城市水生态提供了良好机遇。2015年4月,济南从全国34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跻身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通过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积存、渗透和净化,提高雨水资源化水平。

  采访时,有关专家向记者介绍,从自然地理条件来看,济南“地上海绵体”地质和“地下天然水库”如同“地下水银行”,具备良好的“蓄水、渗水、净水、释水”条件,适合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逾79亿建设资金怎样筹集?

  “到2020年,市区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0%、对应控制设计降雨量为23.2毫米,年均控制径流总量为951万立方米;有效缓解城市洪涝灾害、泉水利用不足、雨污水混流三大问题,实现雨水资源化、泉水资源化、污水资源化,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这是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

  为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济南市成立了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选定大明湖兴隆片区作为试点,科学规划和统筹实施城市水、园林绿地、道路交通、建筑小区等系统建设,为全面铺开海绵城市建设积累经验。

  “选择大明湖兴隆片区作为试点,是因为这个区域南依群山,北靠泉群,为坡地和平原结合地形,其用地构成和新老城区结合具有典型性,堪称‘微缩版的济南市’。”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区域地处强渗漏带,是重要泉水补给区,区域内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问题十分突出,具有代表性。开展海绵城市改造,可以对全市和周边城市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按照规划,大明湖兴隆片区试点区域共安排43个大项、137个子项,总投资79.26亿元。巨额的建设资金从何而来?可以采用哪些投融资方式?

  据了解,从项目投资来源看,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资金涉及多个方面。

  根据中央财政政策安排,济南市3年试点期间,将获得中央财政补助15亿元,通过中期评估和最终验收后,还可获得补助总额20%即3亿元的奖励,共计18亿元。目前,中央资金已到位10亿元。

  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济南市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大力推广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为生态济南、现代泉城注入大量“活钱”。

  济南市委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济南市委办公厅副主任李本海介绍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时说:“按照河流汇水分区,济南市PPP项目整合划分为兴济河流域项目、玉绣河流域项目等4个汇水分区项目,总投资约53亿元。

  PPP项目如何考核?

  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PPP经验还在摸索中,但是前景和作用被普遍看好。

  “根据住建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约为每平方公里1亿元~1.5亿元,这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中央财政补助力度有限,PPP有助于拓宽投融资渠道。”业内有关专家表示。

  采用PPP模式运作,意味着片区内建筑小区、园林绿地、道路交通、城市水系建设改造及污水处理项目将交由社会资本统筹实施。那么,如何保障海绵城市建设成果和公共利益?

  国际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工程实践交流协会秘书长张颖夏与北京清控人居研究院董事长潘文堂认为,PPP项目考核对政府、社会资本方以及相关民众都非常重要,以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为核心,以详细的过程数据为支撑,建立可评估、可追溯的海绵城市全过程建设管控平台及考核评估体系,支撑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监管、考核评估与综合管理,从而建立以目标、问题为导向的建设模式,将建设效果聚焦到实施效果上。考核指标包含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多个方面。在设施选择,特别是建筑小区设施中尽量选择自然、生态、本地化的设施和植物,降低维护成本,保证公平。

  济南市政府立足于PPP项目的监督者和合作者角色,明确了市政公用事业局作为PPP项目实施机构,负责全市海绵城市PPP项目具体实施工作。同时,授权济南市政公用资产管理运营有限公司,作为政府出资代表,与社会资本共同组建项目公司。

  2016年2月,济南市海绵城市兴济河流域PPP项目进行了公开招标,综合评分第一名的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中标人。公示期满后,政府出资代表济南市政公用资产管理运营有限公司将与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进行确认性谈判,根据招标投标文件等资料签署项目合同、股东协议等,全面开展兴济河流域PPP项目建设、投资、管理、运营。

  一位参与兴济河流域PPP项目招标的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PPP项目周期长、投资大,建设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对于出资方而言,如何获得稳妥收益是最先考虑的。

  据介绍,社会资本投资项目的投资回报包括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经营性项目收费和创新机制,创新机制主要是鼓励社会资本进行创新,对每一个汇水分区内的绿化、停车场、广告等可经营性资源进行经营。

  济南市将对PPP项目进行绩效考核,建立综合性评价体系,完善事前设定绩效目标、事中进行绩效跟踪、事后开展绩效评价的“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机制。由相关职能部门、第三方机构和有关专家组成评估机构,负责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支付购买服务费用,以此激励社会资本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与产品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