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山东泰安市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水保建设
地处鲁中泰沂山区的山东泰安市,是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之一。相对于繁重的治理任务而言,资金筹措难、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关键环节。泰安市不等不靠,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合理开发”原则,不断改革创新,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资为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多元化投融资格局。
目前,泰安市218家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资本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资本投入达55 676.7万元,治理面积达18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集体主导 广泛发动群众
水土流失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一家一户的力量很难取得大的实效。以村集体牵头成立股份合作社,流转农户土地,实行统一综合治理,是泰安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成功的新模式。
这种新模式,以村为单元组建股份合作社,将农户分散的土地通过流转集中连片,形成一定规模。然后按照“四统一分”的建设思路实施,即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种植管理、统一产品销售,收益按比例分红,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彩石小流域位于宁阳县磁窑镇西部低山丘陵区,是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多年来,流域内缺少生态、水利等设施,坡耕地种植结构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
流域内的村两委立足山区丘陵实际,明确了生态立村、经济林果产业脱贫、生态旅游致富的发展路子,采取“参股+分红+劳务收入”土地流转模式,村集体先行注册成立了宁阳县金彩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农民入股土地每亩年纯收益不低于1 000元、多余收益按参股土地质量分红”的承诺,引导村民自愿以土地入股,把土地逐步向合作社流转集中,为小流域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奠定了基础。目前,全村75%的土地得到流转,合作社拥有土地2 400亩。
股份合作社通过对上争取、群众投劳、市场化运作等方式筹措资金,先后实施了坡改梯整地、生产路网建设、沟道拦蓄、路边集雨池、荒山绿化等基础工程建设。如今的彩石小流域,已经成为“路网纵横、方田成片、塘坝相连、山上树木葱郁、山下林果茂盛、山水林田相得益彰”名副其实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规划引导 充分调动大户
近年来,泰安市采取“多投资、多补助”政策,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坚持重点突破,典型带动,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大户倾斜。鼓励大户在享受治理成果的同时,继续加大投入扩大生态建设规模,带动周边群众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泰安市确定石莱镇北官庄小流域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点片区后,当地政府引进泰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其实施投资治理。市水利部门整合财政资金130万元,对其中的沟道拦蓄和坡面整地等工程进行补助。泰茶公司以此为契机,加大资金投入,两年内投入5 000余万元,开发建设有机茶叶种植基地10 000亩、南植北引珍稀苗木实验性种植繁育基地2 000亩、有机茶叶猪养殖基地1处,并建设了茶博园、禅茶文化广场、休闲娱乐等生态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安置剩余劳动力1 000余人,人均增收1万余元。
在统一规划的引导下,“多投资、多补助”政策有效地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放大了实际治理规模和治理效益,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进度。
政府指导 激励企业参与
提高经济效益,是吸引社会资本主动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关键。近年来,泰安市加强政府指导,督促相关企业将旅游经济开发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紧密结合,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与当地生态效益的双赢。
肥城市翦云山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但拥有丰富的历史古迹和自然景观。肥城市与某公司合资成立了泰安翦云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59亿元建设了翦云山旅游度假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必须对其进行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建设初期,该公司以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通过发展特色林果和观赏树种,形成了独特的山林景观;同时通过挖掘修缮文化古迹,恢复齐长城遗址、黄巢寨、擂鼓台、将军墓、跑马岭、风动石等景观40多处。目前,项目区内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已成为集采摘、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被誉为“天然氧吧”。
由新泰市政府指导成立的泰山朝阳牡丹产业园,社会资本计划投入达10亿元以上,通过水土保持建设,打造3.2万亩的牡丹园。一期项目完成后,园区总产值将达3.2亿元,实现人均收入16 000元,加快农村脱贫步伐。
“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参与,尤其在破解投入不足难题方面,更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才能形成长期稳定的投资机制。”泰安市水利和渔业局局长曹步山说,“实践证明,引导社会资本主动参与,对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加快山区群众的脱贫致富,都将起到促进作用。”
赵新 王忠 邢攸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