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滴灌 授人以渔 泰安市打造特色科技精准扶贫模式
泰安市科技局深入实施“62116”科技助推脱贫专项行动,立足科技部门职能优势,推动扶贫工作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培育了一批适合当地实际、各具特色、切实管用的科技精准扶贫新模式。
一、产业引领型
泰茶“良心谷”茶产业生态示范园位于新泰市石莱和岳家庄两个乡镇9个村,现已流转土地1.2万亩,规划2万亩。多年来,省果树研究所的宋鲁彬博士和泰山林科院的孙海伟博士一直是茶园的科技指导人员,带着技术、项目进驻茶园,对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指导性意见。该示范园的土地实现了整村流转,茶园由当地农民划区管理,农民既能收取土地租金、茶园管理费,又能到茶园参与劳动赚取劳务费,是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典型。
二、项目带动型
泰山林科院王迎研究员作为省“三区”人才、我市首批科技指导员和林果领域专家服务团成员,服务帮扶宁阳县东疏镇潘茂村、磁窑镇南王家庄村以及磁窑镇守安村三个省市级贫困村和“第一书记”村。他主动牵线搭桥,引进省果科所专家在宁阳县东疏镇潘茂村策划了50亩“华硕”新品种苹果园作为示范园。同时,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四倍体泡桐技术”引入潘茂村,指导发展育苗50亩,每亩年纯收入4000元以上。
三、技术帮扶型
泰山林科院张文越研究员自2006年担任首批科技特派员以来,一直长期活跃在基层,在肥城市边院镇西古村、宁阳县华丰镇马良村等贫困村开展核桃技术培训班50余期,培训人员3000人次以上,发放技术明白纸10000份,引进核桃良种30余个,带动发展良种核桃面积1500余亩,带头组织成立了核桃专业合作社,建设了良种核桃示范基地,开发了网上电商平台,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省“三区”人才、市派科技指导员、泰山林科院研究员王新花深入宁阳县伏山镇苏楼村全面考察,制订了脱贫规划,将原来的200亩杨树丰产林改建成优质核桃园,林下种植有机毛豆、菠菜,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
四、无偿资助型
山东医药技师学院利用自身中草药技术和人才技能培养优势,派出8名中草药专家服务团成员和科技指导员,深入到帮扶贫困村广泛调研,摸清实情,指导发展适合实际的特色产业。同时,制定了帮扶贫困村子女到学院就读涉农类专业享受国家免学费政策,免除在校期间所有住宿费、教材费和公寓用品费,并可享受国家助学金补助,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掌握专业技能,通过技能帮扶,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五、企业辐射型
东平瑞丰特种动物养殖有限公司依托山东农业大学科教资源,通过实施科技计划培育和改良优质种貂品种,广泛传播良种水貂养殖科技知识,辐射带动周边30多个村、1000余名农民从事水貂养殖生产、直接吸纳库区移民就业25人。山东农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对接帮扶安庄镇安刘村、王付泉村、三岔口村3个贫困村,安排专人到村驻村蹲点,主动了解村民困难,摸清贫困户基本情况,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先后组织农化科技服务团队,在3个村完成9次农化科技下乡活动,免费向村民发放手机,宣传推广科学种植、科学施肥的理念,多次组织农户到公司学习专业种植知识。
六、园区基地型
山东陌上源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东平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内的现代化农业科技企业,积极投身于扶贫开发事业,与周边贫困村、贫困户建立了利益共享的连接关系。公司以市场最高价收购苗木,每年拿出部分资金作为风险金,专项用作灾年和市场风险的经济补偿,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失,给农民吃了“定心丸”。通过土地流转、农户到公司务工等形式,带动周边1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人均增收6000元。
七、成果转化型
省“三区”人才、市科技特派员安秀荣充分利用泰安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的技术优势,帮助岱岳区西良庄村制定了发展食用菌种植计划,按“科研院所+专家+基地+农户”模式,引进正旺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引进平菇新品种5个,指导其扩繁4万公斤以满足示范户需求,由合作社牵头前期发展6户村民种植食用菌。截至目前,正旺食用菌合作社及社员投入30万公斤原料生产平菇,有6户平菇种植户每户增加收入2万元以上,累计10名村民在正旺食用菌合作社打工,每人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
八、创办实体型
新泰市岳家庄乡北邱村农民陈爱武,为解决制约苹果产业发展中的各项难题,先后牵头成立新泰市唯特果树研究所、新泰市岳家庄乡唯特林果协会、新泰市岳家庄乡新岳苹果专业合作社,并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泰山林科院长期合作,形成了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管理发展模式。建立专门的办公场所及培训教室,定期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开展培训,农民的果树种植技术水平和经济收入普遍提高,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是科技带产业引领群众致富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