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刊发我院党委书记唐洲雁文章: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20.10.2017  01:27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 唐洲雁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对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十三五”时期乃至未来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关于我国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对于推动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破解发展难题呼唤新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发展实践的先导,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它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的,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尤其是在破解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体现了问题导向,回应了时代呼唤。

破解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迫切呼唤创新发展。时至今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新能力仍然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为此,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有效动力。

破解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迫切呼唤协调发展。尽管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等矛盾亟待解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和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如果到时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实现了预期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突出,那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就无法得到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认可。为此,必须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整体性。

破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问题迫切呼唤绿色发展。人类繁衍生息于以绿色为基调的自然界,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当前人民群众对干净饮水、清新空气、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但生态环境问题却日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和民生发展的“心头之患”。为此,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破解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迫切呼唤开放发展。当前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引进来、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应对外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相对而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运用国际规则的本领也不够足。为此,必须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破解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迫切呼唤共享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仍然存在,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为此,必须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新发展理念铸就发展新辉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是世界平均增速的近3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31.6%,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为15.1%,比2012年提高3.5个百分点。这些成就的取得,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5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5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得以加快实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2%。新产业新业态迅速崛起,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5%,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5个百分点。新产品新模式层出不穷,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协同经济广泛渗透,线上线下融合、跨境电商、智慧家庭、智能交流等新模式方兴未艾。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得到激发,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5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协调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2016年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退出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发展,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提高,城乡差距继续缩小,2016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比2012年缩小0.16,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5%,比2012年末提高4.78个百分点。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更趋协调。

5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着力缓解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2016年全国完成造林面积比2012年增长21.3%,全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比2012年增长24.5%。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2016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用水量分别比2012年下降17.9%和23.9%。坚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5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开放作为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互利共赢、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2016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4.3万亿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继续位居世界前列。货物贸易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55.1%,比2012年提高3.1个百分点。双向投资快速发展,2013年至2016年,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4894亿美元,年均增长3.1%,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915亿美元,年均增长21.6%。

5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共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形势稳中向好,2013年至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四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努力增加居民收入,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2012年增加7311元,年均实际增长7.4%。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保了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以新思想引领新常态,以新理念指导新实践,以新战略谋求新发展,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破解了许多过去没有解决的难题,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把新的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定不移用新理念引领新实践,把新的发展理念贯彻到我国发展的全过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指导新的发展实践。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关键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致力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要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要突破制约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机制瓶颈,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使科技成果更快推广应用、转移转化;要注重利益关系协调、合理处置矛盾纠纷,统筹国际国内发展大局,防范化解来自国内外的风险挑战;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原则,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着力保障基本民生,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获得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检验改革发展成效。加快建立与新的发展理念相适应的科学考核体系,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要着力完善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坚持把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等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对干部形成正向激励。要根据不同地域和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考核,在实践中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注重比发展质量、比发展方式、比发展后劲,防止把发展简单理解为经济增长,一味在增长率上盲目攀比、层层加码。总之,一定要对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要求,来验收新的发展改革成果,切实引导各级干部作出一番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来。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