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麦高产技术
随着冬小麦品种更新、农田水浇设施改善和小麦管理技术的优化,三河市小麦连续几年丰产,涌现出大批千斤地块和单产超千斤的农户。现将这些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
1.推迟浇返青水时间。传统技术是一到返青期立即浇水。但通过近些年的实践看,浇水过早,后期容易倒伏。若播种时底肥充足,浇了冻水,应尽量推迟第一水至起身拔节期。好处有两点:一是利于提高地温,促进生长;二是防止浇水后小麦第一节间迅速增长,造成后期倒伏。但对于未浇冻水、土壤墒情较差的麦田,返青后要及时抢浇“救命水”。
2.追好两次肥。追肥的原则是:前重后轻分次追肥。这样可有效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塑造旗叶和倒二叶健挺的株型,使单位土地面积容纳较多穗数,形成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向籽粒分配比例大的合理群体结构;能够促进根系下扎,提高土壤深层根系比重,有利于延缓衰老、提高粒重。第一次追肥在小麦拔节期,结合浇第一水每亩撒施尿素20公斤,第二次追肥(也称接力肥)在小麦挑旗至抽穗期,把毒死蜱颗粒剂(防治小麦吸浆虫)与尿素混匀一起撒施,亩施尿素5公斤,或随浇水单独撒施尿素。
3.提高整地质量。耕地原则是连续3年以上旋耕的地块,要深耕25-30厘米,打破犁底层。最近3年内深耕过的地块,可旋耕2遍,深度15厘米以上。要注意克服整地粗放、旋耕过浅、秸秆壅堆现象,解决播种机行走受阻、速度不均匀问题,避免出现秸秆架空麦苗和小麦缺苗断垄现象。
4.推广两晚技术。“两晚”技术是指在冬小麦-夏玉米两茬平作种植区域内,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时期和小麦播种期,使小麦、玉米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三河市小麦适播期为10月1-6日,每亩下种量10-17.5公斤。适播期内播种的小麦每亩基本苗不超过40万。晚播一天下种量增加0.5-0.75公斤/亩,每亩基本苗不超过50万。晚播不是越晚越好,要正确认识近年推广的“两晚”栽培技术,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从长远看,“两晚”技术仍以“适期播种”的表述更为准确。晚播的两个原则:一是加大播种量,以密补晚。二是增施肥料,以肥补晚。
5.种子处理。为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害,提倡使用包衣种子,自留种子要拌种,杜绝“白籽”下地。
6.“一喷多防”。发生小麦吸浆虫的地块,在前期撒毒土防治的基础上,于小麦抽穗率达50%(5月初成虫盛发期)时,亩用40%海利乐果50毫升,加入77%沙隆达敌敌畏乳油20-25毫升,再加入20%粉锈宁乳油50毫升、磷酸二氢钾100克,对水45公斤均匀喷雾,既能防治吸浆虫成虫,兼治蚜虫,又能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还能补充营养,预防干热风。
此外,小麦生产中仍有些技术瓶颈需打破,如从多年生产实践看,春季浇3-4水,小麦能够实现亩产450-500公斤,浇2水的单产很难超过400公斤。使用喷灌的麦田必须浇4水以上才能保证小麦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