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起2016——济南产业金融中心建设亮点纷呈
济南中央商务区CBD金融街区效果图
2016年是我市“四个中心”建设的破题起势之年,我市通过全面实施“招商集聚”、“创新发展”、“平台建设”、“企业上市”以及“普惠金融”等五大行动,济南产业金融中心建设亮点纷呈,顺利实现“一年有势头”的目标。
2016年产业金融中心建设成绩单
金融业完成税收135.7亿元,同比增长9.2%;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135.2亿元,同比增长9.8%;实现保费收入327.17亿元,同比增长59.85%。
(截至2016年11月末,各项指标稳居全省第一。)
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06.54亿元,同比增长9.2%,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达10.6%。
(2016年前三季度)
产业金融中心定位破题
为更好地突出济南特色,实现错位发展,市金融办完成了《济南区域金融中心功能定位研究》课题报告,第一次明确了将济南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提出了打造产业金融中心的三条突破路径和八大举措。2016年8月9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十四次会议,对济南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的可行性给予肯定,进一步明确了这一精准定位。
业内人士分析,如今,国内城市尚未有城市明确提出建设“产业金融中心”的定位,济南可谓独树一帜,抢得先机。
金融生态环境日益优化
2016年6月,我市出台了《济南市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促进金融业发展若干扶持政策》,对金融机构引进、企业上市挂牌等补贴力度可谓空前。其中包括对法人金融机构,最高补助1亿元;企业成功上市,补助500万元;成功在新三板挂牌,补助150万元等。
随后,我市又印发了《实施细则(试行)》、《济南市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意见》,新老政策均得到足额兑现,为符合条件的金融项目发放补助资金2.6亿元,在全市形成了有利于金融机构集聚、有利于金融服务创新的政策洼地。
金融集聚区建设加速推进
一个金融中心必须要有一个金融集聚辐射功能强的金融集聚标志区。我市以规划建设济南中央商务区(CBD)为依托,着力打造济南产业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区,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完成总任务量的99.6%,中央商务区及周边辐射区内建成商务项目16个,总建筑面积近600万平方米。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吸引集聚了更多机构进驻,目前已入驻重点企业450余家,省级总部近30家,金融服务业机构65家,金融集聚效应初显。
服务实体经济聚集力量
济南打造产业金融中心,就是打通金融业与产业的通道,让资金回归实体经济。
2016年,济南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2016年驻济银行机构对接企业项目253个,达成综合授信1169亿元。在推进直接融资方面,目前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达到32家,上市股票总数33只。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58家,总数达132家;挂牌企业累计融资额达到46.21亿元,占全省的42.49%,居全省第一位,形成了“新三板”独具特色的济南板块。
金融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我市以引进金融总部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为重点,实施了“十大金融招商项目”,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成功迁址济南,通达金融租赁公司、和泰人寿落户;平阴蓝海、高新北海2家村镇银行相继开业,实现了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全省统一的交易市场登记结算平台——山东交易市场清算所投入运营;复星保德信人寿、前海人寿等5家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以及申万宏源证券等9家证券分公司相继进驻济南。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488家,其中,2016年新增30家。
地方金融机构实力增强
齐鲁银行2015年新三板挂牌后,2016年通过定向增发普通股、发行优先股等方式累计补充资本金55亿元;异地分行总数达到6家,区域辐射力不断提升。章丘、平阴、商河三家农信联社均改制成立了农商行,农信社银行化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地方金融组织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全市地方金融组织总数达到139家,注册总资本达到165.5亿元,成为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作者:周芳   网络编辑:田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