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学生”走近济南传统文化符号 探秘兔子王的前世今生

23.10.2017  06:26

  

留学生在杨峰的指导下,亲自体验了兔子王的制作过程。

留学生制作的兔子王作品。

杨峰创作的部分兔子王作品。

   中国山东网10月22日讯  (记者 张敏敏) 兔子王是济南最有名的兔子,它曾以“兔神”的形象被祭拜,后被冷落,如今以“非遗”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增添了更多泉水的元素,成为济南传统文化的符号。近日,4名来自山东大学的留学生跟随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外国友人中国传统文化系列体验活动来到“泉城兔子王”杨峰的工作室,了解兔子王的前世今生,并亲自体验了兔子王的制作过程。

  兔子王是兔面人身造型的泥塑,白面红唇,还有长长的耳朵,在脑袋和身体连接的地方还有一根弹簧,可以做出摇头晃脑的动作,十分惹人喜爱。传统的兔子王常打扮成戏剧人物形象,头上戴帽,身穿红袍,手持药杵或者长矛、钢鞭、元宝等,有的站立,有的骑虎或者麒麟等。

  杨峰介绍,兔子王与中国的月亮文化、中秋文化有关,它是中秋时节人们为供奉“兔神”所用的泥塑。

  相传古时,在中秋时节,有种怪病蔓延济南,不少人病倒了。在月宫捣仙药的玉兔知道后,噙了药饼下凡来到济南,把药饼捣碎,投在七十二名泉中,泉水立刻变得清澈甘洌。老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药随着泉水流遍了整个济南城,喝了泉水的百姓很快便痊愈了。后来,人们为感念玉兔,每逢八月十五月圆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点心做成药饼的样子,供奉一个泥塑的兔子神。在济南方言里,“药”和“月”同音,日久年深,人们就把“药饼”叫成了“月饼”,把兔子神叫成了“兔子王”。

  “传统文化也是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杨峰说,中秋节拜月、赏月、吃月饼、供奉兔子王,曾是老济南盛行的民俗。各家设供祭月时,兔子王便被摆在供桌上,以月中兔神的身份接受祭拜,供后便成为孩子们的玩具。济南人过中秋节买月饼和水果馈赠亲友时,都要捎带着一个兔子王。

  那时候,每到中秋节前,从济南普利门到舜井街的一条主要大街上,有许多卖兔子王的摊位。一般是在方桌上铺块白布,将大小不等、造型各异的兔子王一一摆开,或有层次地摆成“兔子山”。还有一些小贩会走街串巷叫卖兔子王。兔子王根植在很多老济南人的记忆里。

  兔子王曾是“平安吉祥团圆”的象征,随着老济南拜月、祭月风俗的消失,兔子王这一盛行多年的民间手工艺品,曾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日渐远去。杨峰是地地道道的济南人,小时候就听说过兔子王的传说,对兔子王充满了好奇,但一直没见过真正的兔子王。后来他通过搜集民间工艺书籍,加上自己的创新,制作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带着济南烙印的兔子王。

  杨峰制作的兔子王,金盔金甲大红袍,背插四面靠旗,手持玉杵,携金钵端坐于祥云之上,祥云下面以浅浮雕的形式塑造了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等泉水景观,济南兔子王脸上特有的脸谱,用“泉”字来体现,以表现传说中兔子王听到泉水声,将药撒进泉中才救了泉城百姓的细节,而一个“泉”这,便将济南特色烙在了兔子王上。

  杨峰目前主要的精力是制作兔子王“七十二泉系列”,在这个系列里,每尊兔子王都能展现它所代表的名泉的特色,兔子王背面还题有赞美该泉的古诗和绘有泉名的印章。他说:“这一系列可以说是集塑、绘、诗、书、印于一身,凸显地方特色也增加了文化内涵。”

  兔子王是济南的民间特色,但很多济南人对此却并不知晓,很多人第一眼看到兔子王时还以为是流氓兔或者北京的兔儿爷。杨峰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看到兔子王后就会想到,这是地地道道的济南民间艺术。他期待融合中国月亮文化和济南泉水文化的兔子王能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再次走进寻常百姓家。

作者:张敏敏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