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河岸、水源地处处可见绿树
济南处处可见绿意 记者柴颖颖 摄□
住在城区的市民不经意间发现,道路两旁树的种类越来越多了;有的小区新建的停车场,宛若一处小树林;城内城外的山上也不再光秃秃,每逢秋季树叶有红有黄,仿佛穿上了“彩衣”……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济南的脚步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城区,而是触及了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全方位为城市“造绿”,让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森林城市的气息。近日,记者采访探知,城市绿荫是如何做到的“不偏心”。
目前经实地调查,城区街道树冠覆盖率达到33.7%,
已超过了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规定的“城区街道的树冠覆盖率达到25%以上”的要求。
城区道路“见缝插绿”
经三路、纬六路……每年夏季,这些济南人耳熟能详的道路上方都仿佛撑开了一把绿色的遮阳伞,为行人驱走炎热带来清凉。如今,“城市绿荫”行动见缝插绿。市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绿化是济南市城区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中心城旧城片区,绿化以单行树绿化为主,栽植的多为高大乔木;改建街道时,多采取见缝插绿的方式,双排、多排种植绿树,形成林荫路。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5年来,水岸林木绿化率达到88.4%,实现河道两侧、湖泊周边绿树成荫,形成了完善的水系生态体系。
河道两岸建成“生态绿廊”
如今,城区的小清河两岸绿树成荫,城外的徒骇河、德惠新河两岸也种下了不少绿树。记者了解到,实施水系生态绿化工程,重点是对黄河、小清河、徒骇河、德惠新河等大型河流两侧建设50至100米的绿化带,新建水系防护林带和水土保持林,保障河道生态安全。同时,济南市对玉符河、巨野河、商东河、商中河、临商河、大寺河、北大沙河、南大沙河、土马河等中型河道两侧绿化带进行新建和补植加宽至30米以上,对小型河流两岸建设10至15米绿化带,改善绿化景观。邢家渡干渠、南水北调主干渠两侧主林带也进行绿化提升,对两侧适宜造林地片、疏林地进行规划造林。
根据现场实测,新建停车场的乔木树冠平均覆盖率达到36.0%,已达到了国家森林
城市评价指标规定的“城区新建地面停车场乔木树冠覆盖率达30%以上”的要求。
停车场“隐藏”在小树林中
在车位难求的城区,有些新建的停车场却正在悄悄改头换面,走起了小清新的范儿。在有些新建的小区,停车场建得宛若小树林,绿化了小区的环境。城区新建地面停车场,一般都保留在小区外和街道之间。广场游园和单位周边地面停车场,外侧有行道树保护,两侧为人行道,人行道外侧为绿地,内侧为小区或公共绿地;小区内的地面停车场,大都分布在行道树和绿地之间。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5年来,全市新建和绿化提升道路绿色通道2854.8千米,全市已绿化道路里程10420.9千米,道路林木绿化率达到86.1%,形成一道绿色生态景观风景线。
高速路旁打造沿途绿色风景
济南市还在高速路两侧打造“绿色通道”,让过往的驾驶员开车在此路过时,欣赏到沿途绿色,不再那么疲惫。绿色通道工程组织实施了济青、济菏、济莱、绕城、济乐等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和绿化提升,国道220线、省道103线和327线及部分县乡道路绿化工程。在绿色通道建设中,形成了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通道景观,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观效果。
目前该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71.2%,已达到了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规定的“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的要求。水源地被树木“庇佑”
南部山区的历城区仲宫、柳埠、西营三镇为济南市地下水源重要涵养区,这里有卧虎山水库和锦绣川水库两个大中型水库,是济南市的城市重要水源地。为保护和培育水源地的森林资源,济南市大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已建成以水源涵养、水质改善、水土保持等生态防护林为主体,多林种、多树种合理配置,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绿色生态林业保护体系。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5年来,全市林网控制率达88.0%,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为农业高产稳产提供生态屏障。
北部林网拦住风沙侵袭
对于北部平原区的居民来说,最怕的就是风沙的侵袭。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中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在北部平原区多种树,形成生态护林网,保护当地的农田和居民。北部平原区的居民结合水系生态绿化、用材林基地建设和农田林网建设,组织实施了平原风沙治理工程,在建设中充分利用乡村公路、河渠、堤路两侧等地建设林网骨架,利用田间零星空闲地、沙荒地、河滩地营造用材林、经济林。相关新闻 修复破损山体 建设自然保护区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期间,济南市通过复垦造地、集中开平、绿化修复、挂网喷播和建设公园等措施,对市域破损山体进行生态修复,至2012年底完成30座破损山体的生态修复。将平阴大寨山森林生态类型市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全市有森林生态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柳埠自然保护区、大峰山自然保护区市级自然保护区2处,保护面积达到5493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