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规模修复山体生态 用绿色修复城市“疤痕”
2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用绿色修复城市“疤痕”》一文,介绍、推广济南在山体生态修复和山体公园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文章认为,济南市将绿色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底色,积极实施山体生态修复暨山体公园项目,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推开家门就能进山体公园”,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济南模式”具有广泛的示范意义。
2015年以来,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山体生态修复和山体公园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强力推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均对济南山体生态修复先进经验做法给予重点报道。本报今天全文转载《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以飨读者。
“透过窗户,就能看到覆绿一片的牧牛山,隔三差五还可以在家门口爬爬山,锻炼锻炼身体。”家住济南市杰正山山山小区的李安然老人说。
牧牛山是济南首批覆绿的破损山体之一,如今成了市民登高望远、观花看绿的好去处。山体生态修复及山体公园建设,是近年来济南市政府为群众办的一件实事。目前,已经有20余座山体公园在市民身边亮相。“推开家门进山体公园,走进绿色山林,感受山与植物的呼吸”,这已经成为很多济南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裸露的山体,就像是城市的伤疤”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句诗说的就是山、泉、湖、河、城交融的济南。如果说泉水是济南的灵魂,那么山则是这座城的脊梁和风骨。
济南的山体为泰山余脉。山地石质多为石灰岩,山上森林植被绝大部分是以侧柏为主的常绿针叶林,间有针阔混交林以及刺槐、黄栌等落叶阔叶林。野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种类达437种。
然而,济南的山上曾是满目灰色的疮痍。改革开放后,济南不少地方忽视生态环保,掠夺式发展,靠山吃山,挖山不止,导致山体破损严重,岩石裸露,寸草不生,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和生态。“那一块块裸露的山体,就像是城市发展中的伤疤,我们得用绿色将其永久愈合。”济南市园林局局长韩永军说,济南应该是一个“显青山,露绿水”的城市,要将绿色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底色。
据济南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付英介绍,经过普查,在济南绕城高速以内有126座山体需绿化,其山体破损面有1860万平方米,由于缺乏植被,有些山体还易发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多年来,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城郊的山体逐渐进入城市,形成了山在城市中、城市抱山而发展的格局。由于缺乏绿化和基础设施,周边的居民守着大山,无处休闲健身,“守着馒头却饿着人”。
山体植被作为济南市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营造自然、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济南因泉得名,而泉水源泉,藏于山中。山体覆绿,涵养水源,有助于济南保泉护泉,让泉水持续喷涌,供市民观赏和使用。
“山是生态之基、民生之本、文化之根、泉水之源,做好‘山’这篇大文章,山、泉、湖、河、城联动发展才有连续性。”韩永军说,“山体生态修复迫在眉睫!”
已绿化山体44座,建设山体公园20余处
为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区山体,彰显泉城“山”的特色,2014年,济南市启动山体绿化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16年,绿化山体70余座,建设山体公园25处。截至目前,已经绿化山体44座,修建完成和正在建设的山体公园达20余处。
“山体公园当然要依山而建,